尿毒症患者出現腹瀉的原因較多,可能是由於飲食不當、藥物影響等非疾病因素導致。此外,還可能與胃腸功能紊亂、消化系統感染、腸炎、結直腸癌有關。
非疾病因素
飲食不當
若尿毒症患者進食不潔食物或生冷刺激的食物,如冰淇淋、辣椒等,可能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從而引起腹瀉的症狀。此時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注意合理飲食即可恢復。
藥物影響
部分尿毒症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利尿劑進行排鉀保鈉的治療,常見的有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而此類藥物具有輕瀉作用,可以促進水液代謝和電解質平衡,進而可導致患者出現腹瀉症狀。另外,也可能是因為尿毒症患者本身存在原發性腹瀉,即由精神心理障礙、內分泌失調、自身免疫異常等因素所引起的腹瀉。此時通常無需處理,如果腹瀉嚴重則需遵醫囑停藥或者更換其他藥物替代治療。
疾病因素
胃腸功能紊亂
通常是由於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所致,會導致患者的胃腸道蠕動功能下降,繼而使食物滯留在胃內,無法及時排出體外,並堆積在胃部發酵,就會出現腹脹、厭食、噁心等症狀,同時還伴有上腹部不適感以及反覆腹瀉的情況發生。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乳酸菌、雙歧杆菌三聯活菌膠囊等益生菌製劑進行調理。
消化系統感染
常見於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疾病,當發炎因子侵襲胃黏膜時,則會表現為酸液逆流、脹氣、嘔吐及食慾減退等症狀,同時還會造成腹瀉的情況發生。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阿昔洛韋(Acy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
腸炎
是發生在腸道的一種慢性發炎,在發炎的刺激下,會使患者出現腹瀉、腹痛、大便次數增多等症狀。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舒腹達(Diosmectite)、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等藥物進行治療。
結直腸癌
是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對結直腸黏膜組織造成破壞,引起患者出現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此時可透過姑息手術切除病灶的方式進行治療,同時聯合化療、放療等方式改善症狀。
除上述情況以外,若是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大腸激躁症等疾病也有可能會出現此現象。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著涼,同時還應保持心情舒暢,以免加重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