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尿毒症患者出現噁心的原因較多,可能是由於飲食不當、藥物副作用等非疾病因素引起。如果伴有其他不適症狀,如腹痛、嘔吐等,則考慮與急性胃腸炎、消化性潰瘍、肝硬化、高血壓腎病、慢性腎衰竭等因素有關。
非疾病因素
飲食不當
若在日常生活中暴飲暴食或大量食用肥肉、炸雞等油膩的食物,可能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影響正常消化功能而導致噁心的症狀發生。此時需注意清淡飲食,並適當對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摩,通常能夠有效緩解。
藥物副作用
當存在原發疾病時需要長期服用利尿劑類的藥物治療,例如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此類藥物容易刺激患者的胃腸道而引發噁心的情況。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減少藥量或者更換其他藥物繼續治療來改善。
疾病因素
急性胃腸炎
由細菌、病毒等感染所造成,發炎會反覆刺激胃黏膜,可誘發身體產生壓力反應,從而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以及發燒等。此時可以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抗生素類藥物控制感染。
消化性潰瘍
主要是幽門螺杆菌感染所導致,會對周圍組織造成破壞,還會形成潰瘍面,進食後會導致病情加重,出現酸液逆流、脹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嘔血和穿孔等情況。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透過四聯療法根治,主要包括一種制酸劑加一種鉍劑加兩種抗生素,制酸劑主要為奧美拉唑(Ome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等,鉍劑主要為檸檬酸鉀(Potassium Citrate)+次碳酸鉍(Bismuth)、克潰泌膜衣錠(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等,抗生素主要為甲硝唑(Metronidazol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
肝硬化
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肝臟損害,肝功能下降會使白蛋白合成不足,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向腔室洩漏而導致腹水,也會伴隨有噁心、厭食、納差、上腹部不適、瘙癢、乏力等症狀。此時患者可遵醫囑應用普賴鬆(Prednisone)、複合鱉甲軟肝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高血壓腎病
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引起的疾病,比如經常熬夜或者是過度勞累,會造成腎臟代謝功能紊亂,導致體內廢物不能及時排出就會引起上述情況。此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藥物治療。
慢性腎衰竭
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發展到後期都會逐漸累及到腎臟的功能,使身體內的毒素堆積過多,進而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吸收能力,繼而會有此現象發生。此時應遵醫囑進行針對性處理,對於水腫嚴重的患者可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消除水腫,而對於貧血嚴重的患者則需進行鐵劑治療,常用的藥物主要有琥珀酸鐵(Ferrous Succinate)緩釋片等。
此外,還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關,如闌尾炎、胰腺癌等,建議前往醫院泌尿外科就診,明確診斷。同時做好個人護理工作,儘量以流質食物為主,避免攝入辛辣、生冷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