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發燒症狀時,通常需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功能衰竭,導致代謝產物、水分等在體內瀦留而引起的一系列併發症,常表現為電解質紊亂、酸鹼失衡等症狀。如果此時併發感染,則可引起身體的免疫反應,從而產生尿毒症發燒的情況。
若體溫未超過38.5℃,可透過貼退燒貼或冷敷等方式物理降溫,並且注意適當飲水來促進排汗和新陳代謝,幫助降低體溫。當體溫升高至38.5℃以上時,可以遵醫囑使用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等藥物進行解熱鎮痛處理。此外還需明確原因後針對原發疾病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抗炎治療、抗病毒治療以及脫水降顱壓治療等。
抗炎治療
抗生素的應用
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尿毒症發燒,應選用對腎組織滲透性較弱的抗菌藥,如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類、喹諾酮類等。而對於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兩性黴素B等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
類固醇的應用
對於過敏因素所造成的尿毒症發燒,還可配合醫生使用普賴鬆(Prednisone)等類固醇藥物進行治療。
抗病毒治療
若是病毒感染所致,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昔洛韋(A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等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情進展。同時還可以透過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G(IgG)的方式提高免疫力,進而達到輔助抗病毒的目的。
脫水降顱壓治療
部分存在明顯腦水腫及顱內高壓者,還應及時予以甘露醇(Mannitol)、呋塞米(Furosemide)等利尿劑減輕腦水腫,有助於改善高顱壓狀態,防止腦疝形成。
其他方法
如果是腫瘤性的原因造成,還需要及時採取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必要時也可以結合放化療的方式來預防疾病的復發。
建議尿毒症患者平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不適症狀。另外,還要定期到醫院複查,隨時瞭解自身的康復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