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黃疸:病因與治療方法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31
本文介紹了病理性黃疸的相關病因及症狀,並強調了及時就醫的重要性。該疾病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膽紅素生成過多或排洩受阻,涉及肝功能異常。針對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黃疸,其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當發現皮膚、眼白等部位出現明顯黃染時,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便於早期發現並處理潛在問題。

病理性黃疸原因

病理性黃疸可能由膽紅素生成過多、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障礙、肝細胞破壞、膽汁排洩受阻、新生兒溶血病等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膽紅素生成過多

膽紅素是衰老紅血球分解代謝的產物,在肝臟中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轉化才能排出體外。當紅血球破壞速率超過肝臟處理能力時,就會導致膽紅素水平升高。例如巨球蛋白血癥患者可出現膽紅素合成量增加的情況,此時可以遵醫囑使用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苯丁酸氮芥等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障礙

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障礙會影響膽紅素的正常代謝過程,使膽紅素不能被有效地轉運到肝臟中去,從而引起膽紅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增高。如酒精性肝炎患者可透過戒酒來改善病情,也可以遵醫囑服用美他多辛(Metadoxine)、水飛薊(Silymarin)等護肝藥物進行治療。

肝細胞破壞

肝細胞破壞會導致膽紅素的代謝途徑受損,進而影響其向膽管分泌並隨膽汁排出體外的過程,造成膽紅素在體內積累。對於慢性B型肝炎引起的肝細胞傷害,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恩替卡韋(Entecavir)片、韋立得(Vemlidy)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

膽汁排洩受阻

膽汁是由肝細胞產生的,其中含有膽紅素等多種成分。若膽汁排洩受阻,則會導致膽紅素無法及時排出而返流入血,引起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升高。若是由於膽道阻塞所致,可以透過手術解除阻塞,比如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內鏡下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術等。

新生兒溶血病

如果母親與胎兒之間的血型不合,可能會導致母體產生抗體攻擊胎兒的紅血球,引起溶血反應。這些破壞的紅血球釋放出大量的膽紅素,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導致膽紅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如果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通常採用光療的方式降低膽紅素水平,必要時也可遵照醫生的意見進行換血治療。

針對病理性黃疸,建議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以評估病情變化,同時注意觀察是否有其他伴隨症狀,如食慾減退或嘔吐。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可能包括肝功能測試和血常規分析。

病理性黃疸症狀

病理性黃疸的症狀包括皮膚和眼白變黃、尿液加深、鞏膜黃染、瘙癢、疲勞等,通常需要就醫以確定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皮膚和眼白變黃

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在體內積累形成黃色色素沉積於皮膚和黏膜。主要表現為皮膚和眼白部分出現不同程度的黃染現象。

尿液加深

當肝臟無法正常攝取、結合和排洩膽紅素時,膽紅素會隨尿液排出體外,使尿液顏色加深。可能伴隨深色尿液、泡沫增多等症狀。這些情況通常表明存在肝功能障礙。

鞏膜黃染

鞏膜黃染是由於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後,未被及時清除而在鞏膜積聚所致。鞏膜黃染是指眼球結膜呈現黃綠色,通常是病理性黃疸的特徵表現之一。

瘙癢

膽汁淤積性黃疸會引起膽鹽在皮膚表面沉積,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瘙癢感。瘙癢多為持續性,且難以透過簡單措施緩解。

疲勞

因為膽紅素水平過高,會影響身體的能量代謝,使人感到疲乏無力。患者可能會感到身體疲憊不堪,即使休息充足也無法恢復精力。

針對病理性黃疸的症狀,可以進行血清膽紅素測定、肝功能測試等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穀胱甘肽(Glutathione)、水飛薊(Silymarin)等保肝降酶藥以及光療或手術干預。患者應避免酒精攝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確保良好的睡眠品質,並遵循醫囑調整飲食結構。

生理性黃疸數值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其數值通常在2.5mg/dL以下。若黃疸數值超過正常範圍,家長可帶新生兒到醫院兒科就診,進行血清膽紅素水平測定等,以評估黃疸的程度和型別。

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出生後出現的一種暫時性黃疸,其數值通常在2.5mg/dL以下。生理性黃疸是由於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的積聚所導致的,此時肝臟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無法有效地將膽紅素轉化為膽汁排出體外,進而引起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導致皮膚和眼白部分出現黃染現象。生理性黃疸通常會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治療。但需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避免過度日曬,以免加重黃疸。

新生兒出生後應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以確保其恢復正常。同時,注意觀察新生兒的精神狀態和進食情況,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的併發症。

病理性黃疸數值

病理性黃疸的診斷需結合血清膽紅素水平及其他臨床表現。若出現病理性黃疸,應儘快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病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或成人血清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超過正常範圍。新生兒的正常範圍為12.9mg/dL以下,而成人的正常範圍為1.2mg/dL以下。病理性黃疸數值偏高可能是由於肝功能異常、膽管阻塞等原因導致膽紅素代謝障礙所致。若數值持續高於正常範圍,可能表明肝臟傷害或其他疾病狀態。針對病理性黃疸,可遵醫囑使用免疫球蛋白G(IgG)等藥物進行治療。對於新生兒而言,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暖,避免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建議定期監測血清膽紅素水平,特別是對於新生兒及高危人群,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