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可以吃的西藥有很多,常見的有抑制鈣吸收藥物、利尿劑、β2感受器激動劑、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等。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擅自用藥。
抑制鈣吸收藥物
ACEI類
代表性的藥物有卡托普利(Captopril)、培哚普利吲達帕胺(Indapamide)片等,此類藥物可抑制內源性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性,從而達到擴張周邊動脈和降低血壓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治療,也可用於原發性高血壓或繼發性高血壓伴有腎功能不全者。
ARB類
如坎地沙坦(Candesartan)分散片、可普諾維(Irbesartan+Hydrochlorothiazide)等,透過阻斷血管緊張素Ⅱ感受器而起到擴張血管作用,從而發揮降壓效應,可用於輕至中度原發性高血壓及鹽敏感性高血壓的治療。
利尿劑
袢利尿劑
常用的是呋塞米(Furosemide),屬於強效利尿劑,能增加排鈉、排鉀和排尿量,從而降低血容量、升高血壓,緩解心臟衰竭症狀,常與螺內酯(Spironolactone)聯合應用治療肝硬化腹水。
噻嗪類利尿劑
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吲達帕胺(Indapamide)片等,具有一定的排鈉、排水以及擴張血管的作用,對電解質影響較小,主要適用於輕中度水腫的患者。
β2感受器激動劑
常見藥物包括撲咳喘(Bricanyl)、延胡索酸福莫特羅(Formoterol fumarate)粉吸入氣霧劑等,能夠激動支氣管平滑肌上的β2感受器,使全身及呼吸系統的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鬆弛支氣管平滑肌,從而使呼吸道保持通暢。
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常用的有阿斯匹靈(Aspirin)、待匹力達(Dipyridamole)等,前者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具有解熱鎮痛、抗風溼、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後者為抗血小板聚集藥,可透過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預防血栓形成。
此外,還包括α-感受器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促紅血球生成素等,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盲目自行選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