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頭痛的症狀時,需要根據具體原因進行針對性地治療。可能是由於水電解質紊亂、貧血等疾病因素導致,也有可能是繼發性高血壓、腦血管病等因素所致。
水電解質紊亂
低血鉀症
如果存在有明顯的缺鉀現象,可以遵醫囑口服緩釋鉀(Potassium chloride)或靜脈補充氯化鉀,嚴重者還需要採取腹膜透析或者血液清潔等方式治療。
高鈉血症
主要是因為體內的水分丟失過多,引起了細胞內液擴張而出現了水腫的現象,從而誘發了顱內高壓的情況發生。一般可以透過呋塞米(Furosemide)利尿的方式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並且還要控制好水和電解質的攝入量。
低鈣血症
主要表現為手足抽搐以及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還會伴有噁心嘔吐等情況。可配合醫生透過口服碳酸鈣片+維生素D3或者使用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改善病情。
代謝性酸中毒
通常會導致身體內的pH值偏低,所以會引起頭暈頭痛的表現,甚至會出現昏迷的狀態。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量地注射枸櫞酸鉀補鉀,同時也可以聯合使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改善酸鹼平衡失調。
貧血
對於輕度的貧血現象,可以適當吃些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比如紅棗、阿膠糕等,能夠起到輔助改善的作用。必要時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延胡索酸亞鐵(Ferrous fumarate)等藥物治療。
繼發性高血壓
可能與腎臟功能不全有關,腎素分泌增多會促進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生成,引起血壓升高造成腦供血不足,從而引發頭痛症狀。此時應積極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緩解不適。
腦血管病
若患有腦動脈硬化、腦中風等基礎性疾病,在患病之後也會伴隨頭痛、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等多種不良反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全面性的檢查,明確病因後積極配合醫生用藥對因治療,例如甲磺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mesylate)、尼莫地平(Nimodipine)等。
此外,還可能與神經衰弱、思覺失調症等原因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