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膀胱結石的治療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膀胱結石的形成原因很多,如尿液濃縮、膀胱異物、膀胱感染、代謝異常、長期臥床等,因此需要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此外,還強調了結石手術後的血尿情況需要注意觀察,並列舉了一些可能出現的後遺症及其處理方法。
膀胱結石原因
膀胱結石的原因可能有尿液濃縮、膀胱異物、膀胱感染、代謝異常、長期臥床等,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治。
尿液濃縮
當患者存在飲水過少、長時間未排尿等導致尿液過度濃縮的情況時,會導致結晶物質濃度增加而形成結石。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檸檬酸鉀或檸檬酸鈉(Sodium citrate)進行治療,以降低尿液中的鈣和草酸鹽含量。
膀胱異物
膀胱異物包括留置導尿管、縫線或其他外來物體,這些異物可能會刺激膀胱壁,促進區域性發炎反應,進而誘發結石形成。對於此類病因所致的膀胱結石,通常需要透過手術移除異物,如經尿道膀胱鏡下異物取出術。
膀胱感染
膀胱炎是由細菌引起的膀胱黏膜發炎,發炎因子可引起黏膜傷害和上皮細胞脫落,為晶體成核提供有利條件,從而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抗生素治療是主要手段,常用藥物有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希復欣敏(Cefixime)等。選擇哪種抗生素需依據尿培養結果確定敏感菌株。
代謝異常
代謝異常包括高鈣血症、高草酸尿症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進而影響晶體溶解度,促使結石形成。改善代謝異常的關鍵在於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減少富含鈣和草酸的食物攝入量,必要時可能需要服用噻嗪類利尿劑、維生素D感受器激動劑等藥物控制病情。
長期臥床
長期臥床會導致尿液滯留在膀胱中,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此外,臥床期間身體活動減少,不利於廢物排出,進一步促進了結石的形成。針對此病因,應採取措施預防尿瀦留的發生,如定時排尿、適當運動等;同時,家屬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及時發現並處理尿瀦留的問題。
建議定期進行泌尿系統超音波檢查以及尿常規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處理膀胱結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稀釋尿液,減少結石形成的可能性。
結石手術後血尿多久
結石手術後血尿通常可以持續1-2周。如果血尿情況沒有改善或伴有嚴重疼痛等症狀,則應儘快就醫。
1. 小型腎結石透過體外震波碎石術等方法進行治療時,由於手術過程中會對泌尿系統造成一定的傷害,可能會出現短暫的血尿現象。一般情況下,這種血尿會在術後幾小時至幾天內自行緩解。
2. 大型輸尿管結石在經過微創手術如經皮腎鏡取石術之後,因為手術引起的組織創傷,在短期內可能會有輕微出血的情況發生。正常範圍內的輕度血尿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的不適症狀,並且會隨著身體自我修復逐漸消失。
3. 膀胱結石可透過膀胱切開取石術等方式移除,該操作需開啟患者膀胱以取出結石,此時可導致區域性黏膜受損而引發血尿。若僅表現為肉眼不可見的微小血尿,則可能是由於傷害較小造成的,預後較好。
4. 如果患者的體質較差或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等問題,上述手術後的恢復時間可能會延長,從而導致血尿的時間相應延長。
5. 血尿是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但不同個體之間差異較大,部分患者可能無任何臨床表現,也無需特殊處理即可自愈;而對於長期存在、伴隨感染或其他疾病的血尿則需要積極干預和治療。
建議定期複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及攝入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血尿症狀。

膀胱結石手術後遺症
膀胱結石手術後可能的後遺症包括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血尿等,通常取決於手術方式及術後恢復情況。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尿頻
由於膀胱結石手術後,區域性組織受到刺激和傷害,導致神經反射性尿頻。尿頻主要表現為頻繁地想要排尿,但每次排尿量較少,可能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狀。
尿急
尿急通常由術後留置導尿管引起的感染或其他併發症所致。發炎因子刺激膀胱黏膜,會導致膀胱肌肉過度活動,進而引發尿急的症狀。尿急常伴隨有強烈的排尿慾望,難以控制,有時甚至會出現尿失禁的情況。
尿痛
尿痛可能是由於術後創傷癒合過程中出現的發炎反應或者繼發感染所引起的。這些因素會導致膀胱壁上的神經受累,從而產生疼痛感。尿痛一般集中在下腹部和骨盆腔區域,在排尿時尤為明顯,嚴重時可呈刀割樣或燒灼感。
排尿困難
排尿困難多是由於術後留置的引流管壓迫或傷害了膀胱頸部或周圍組織,影響了正常的排尿功能。患者可能會感到排尿費力、尿流變細或中斷,有時需要用力憋氣才能將尿液排出。
血尿
血尿主要是因為膀胱結石手術時造成的泌尿系統黏膜傷害,或者是術後併發感染引起的出血。血尿通常表現為尿液呈現紅色或洗肉水色,嚴重程度不一,有些可能只有輕微的粉色,而有些則可能出現大量鮮紅色血液。
針對膀胱結石手術後的後遺症,建議進行尿常規、超音波等檢查以評估病情恢復情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α-感受器阻滯劑坦索羅辛(Tamsulosin)、非那雄胺(Finasteride)等,以及必要時的再次手術。患者應保持良好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度勞累,同時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
尿結石檢查
尿結石的檢查通常包括尿液分析、尿常規、超音波、X光檢查和CT掃描。如果症狀持續或疼痛加劇,建議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用於檢測是否存在白血球、紅血球等異常情況,幫助診斷泌尿系統疾病。通過觀察或收集患者的排洩物樣本,利用專業裝置對尿液中的成分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尿常規
尿常規檢查可評估腎臟功能及是否存在感染等問題。採集新鮮中段尿液樣本,在無菌條件下送往實驗室進行顯微鏡下檢驗。
超音波
超音波檢查能夠顯示腎臟結構以及是否有腎積水等情況。患者需要仰臥位躺在檢查床上,醫生會在腹部塗抹耦合劑後使用探頭輕掃整個區域以獲取影象資訊。
X光檢查
X光檢查可以顯示結石的位置和大小。患者需暴露腰部區域並按照技術人員指示移動身體位置接受輻射照射。
CT掃描
CT掃描能提供更為詳細的結石位置、形態與密度資訊。分次快速圍繞患者做軸向掃描,電腦處理原始數據形成高分辨率橫斷面影象。
以上各項檢查均需空腹進行,以免食物影響結果準確性。此外,建議攜帶既往相關影像學資料以供對比分析。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