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血壓低的情況,可能與血液生成過少、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體位改變等非病理性原因有關。也可能與心臟衰竭、姿勢性低血壓、藥物影響、慢性失血等病理性原因有關。
非病理性原因
血液生成過少
由於尿毒症患者的腎臟功能受損嚴重,此時身體內分泌的調節機制發生障礙,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導致身體代謝率下降,血液生成較少,從而會出現血壓低的現象。
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
由於尿毒症患者長期處於透析狀態,會導致身體內的電解質紊亂,進而使身體的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出現血壓低的表現。
體位改變
部分尿毒症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體位突然變化而出現血壓偏低的情況,通常為正常現象,不需要特殊處理。
病理原因
心臟衰竭
如果存在尿毒症的患者合併有心肌梗塞或左室流出道狹窄等情況時,可誘發或者加重心臟衰竭,此時心臟射血能力減弱,周邊循環淤血,回心血量增加,有效循環血量進一步減少,也可引起血壓低的症狀。
姿勢性低血壓
若存在尿毒症的患者年齡較大,並且伴有動脈硬化等情況時,在站立過程中由於重力作用和腹腔內壓增高,下肢靜脈內容積相對減少,容易造成迴流不暢,血管壁彈性減退,引起姿勢性低血壓,表現為血壓突然降低至低於90/60mmHg的情況。
藥物影響
如果正在服用利尿劑類降壓藥,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吲達帕胺(Indapamide)片等,因排鈉利尿的作用較強,導致血容量驟然減少,可能出現血壓低的情況。
慢性失血
若存在尿毒症的患者本身患有消化道潰瘍、痔瘡等疾病,同時又進行了頻繁抽吸胃管,可能導致慢性失血,也會引起血壓低的情況。
建議尿毒症患者及時到醫院腎內科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遵醫囑積極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及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