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膽結石的排石方法。甲胎蛋白AFP偏高可能是肝癌等疾病的表現,需進一步檢查;膽結石可透過飲食調整、中藥排石等非手術方式緩解,嚴重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甲胎蛋白afp正常值
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由胚胎期肝細胞和卵黃囊產生的糖蛋白,通常在胎兒期水平較高,隨著胎兒成熟逐漸降低。若成人檢測結果高於正常範圍,可能提示肝癌、胃癌等疾病,需進一步進行影像學檢查以確認診斷。
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由新生的肝臟細胞產生的蛋白質,在胎兒發育期間水平較高,出生後逐漸下降,至成年後接近於零。其正常範圍因年齡而異,新生兒約為20-40ng/mL,而成人則通常在2.5ng/mL以下。AFP水平升高可能與多種疾病有關,如肝硬化、肝炎、胃癌、胰腺癌等。對於新生兒來說,高水平可能是由於未完全成熟的肝臟功能,但對成人而言,則可能是惡性腫瘤的標誌之一。針對AFP升高的情況,建議進行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或CT掃描,以確定是否存在潛在的癌症病變。治療方案將取決於具體的診斷結果,可能包括手術切除、化療或放療。
定期監測AFP水平是必要的,特別是對於有家族史或已知患有肝病的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也有助於降低患肝癌的風險。
膽結石排除
膽結石排出過程如下:
1. 膽囊收縮促進膽石移動。
2. 透過Oddi括約肌進入十二指腸。
3. 隨消化液分解為小顆粒隨糞便排出體外。
4. 相應症狀如腹痛、發燒等不適感隨之緩解或消失。
5. 宜在醫師指導下觀察並處理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膽結石排石法
膽結石的排石法可以透過飲食調整、中藥排石、體外衝擊波碎石、經皮經肝膽管鏡取石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等方法來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飲食調整
透過減少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不適症狀。合理的飲食結構有助於改善膽汁成分,預防膽結石形成及促進已形成的膽結石排出。
中藥排石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等藥物促進膽結石排出。上述藥物能夠鬆弛Oddi括約肌,促進膽汁分泌,從而起到利膽的作用,幫助膽結石排出。
體外衝擊波碎石
利用高能級X射線裝置產生的聚焦後至密度很高的X射線束穿透人體組織,聚焦於需要治療的結石上;經計算機控制的雷射裝置釋放出雷射能量,將結石粉碎成泥沙狀。此技術適用於直徑小於2cm且位置合適的膽結石。該方法不侵入體內,在門診即可完成,具有安全高效的特點。
經皮經肝膽管鏡取石術
通常採用區域性麻醉或全身麻醉,在影像學引導下將一根細長的內視鏡插入膽管,找到並取出結石。該手術常用於處理較大的或多發性膽管結石,可提供直觀的視野以便精確操作,並可同時評估鄰近結構如肝臟和胰臟。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在全身麻醉下,外科醫生使用腹腔鏡器械進入患者腹部,找到膽囊並將其切除。該手術是傳統的膽結石治療方法之一,對於複發性膽腸絞痛或膽囊炎有效。
建議定期進行超音波檢查以監測膽結石的變化情況,特別是對於患有膽囊炎或其他相關疾病的患者。此外,應避免暴飲暴食和過度節食,以減少對膽囊的刺激,維護身體健康。
排除膽結石
排除膽結石可以透過藥物溶石或手術取石進行治療。
排除膽結石主要透過藥物溶石或手術取石進行治療。藥物溶石通常使用熊去氧膽酸等利膽藥促進膽固醇結晶溶解;手術取石則是在影像引導下利用內鏡或微創技術移除膽管內的固體物質。
對於無症狀且結石小於1cm的患者,可以考慮遵醫囑服用利膽、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等藥物促進結石排出。
在排除膽結石的過程中,應注意飲食調整,避免高脂食物,多喝水以促進膽汁流動。

膽結石可以喝咖啡嗎
膽結石患者通常不建議飲用咖啡。
膽結石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而咖啡中含有咖啡因等物質,具有刺激中樞神經興奮的作用。對於無症狀且不存在其他基礎疾病的膽結石患者而言,適量攝入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但對於有症狀或存在其他疾病者,則可能會誘發不適症狀加重,不利於病情恢復。
膽結石患者不宜過多食用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以免促進膽固醇結晶形成和膽汁淤積,加劇膽囊負擔。同時還要避免暴飲暴食及過度節食,保持規律作息有助於減少膽囊炎發作風險。另外,還應注意遵醫囑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