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存在尿毒症合併痛風的情況,則需要在進行腎臟替代治療的同時服用降酸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控制病情。若出現其他不適症狀時,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自己的藥物進行治療。
降酸藥物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雷貝拉唑(Rabe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等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以及膠囊、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H2感受器拮抗劑,可以減少體內胃酸的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從而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
常用藥物包括優力康(Benzbromarone)、丙磺舒(Probenecid)片等,此類藥物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鹽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多而降低血中尿酸濃度,達到防止尿酸鹽結晶形成和組織損害作用。
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
常用藥物為異嘌呤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等,透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生成受到抑制,進而降低血中尿酸含量,但無促紅血球生成作用。
其它型別藥物
對於無法使用上述兩種藥物的患者,還可以遵醫囑應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來鹼化尿液,避免高尿酸對腎臟造成傷害。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常用的有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 sodium)、洛索洛芬(Loxonin)分散片、希樂葆(Celecoxib)、依托考昔(Etoricoxib)等,這類藥物能夠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並具有解熱鎮痛及抗炎作用,適用於緩解患者的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
類固醇
比如普賴鬆(Prednisone)、地塞松(Dexamethasone)等,該類藥物能調節身體的壓力反應,減輕發炎反應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但需注意不可長期用藥,以免引起感染、骨質疏鬆等問題。
抗凝藥物
如可化凝錠(Warfarin sodium)、拜瑞妥(Rivaroxaban)等,這類藥物可用於預防深靜脈栓塞,還可用於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伴有心臟衰竭者,以改善血液循環,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免疫抑制劑
如環孢素(Cyclosporin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這些藥物能夠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從而發揮免疫抑制作用,常用於維持性透析或者移植後患者。
除此之外,患者還可遵醫囑吃一些中成藥輔助治療,如通絡止痛膠囊、痛風定片等。同時尿毒症患者日常應注意低普林飲食,盡量少吃海鮮、動物內臟等食物,還要嚴格限制水分和高鉀食物的攝入,以免誘發或加重水腫、高血壓等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