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手掌上的腎臟穴道以及腎臟排毒相關的五個穴位,並強調了飲食調整對腎臟保健的重要性。同時指出,腎氣不足可能的原因及治療方式需因人而異,如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手掌腎臟穴道
以下是手掌上的腎臟穴道:
1. 腎俞穴:位於腰部後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2. 氣海穴:位於腹中部,胸骨中線上,肚臍下1.5寸的位置。
3. 關元穴:位於腹中部,胸骨中線上,肚臍下3寸的位置。
4. 太溪穴:位於足內踝後方,距離腳跟骨尖約一橫指的距離處。
5. 照海穴:位於足底內側,距蹠骨基底與舟狀骨結合部連線的中央凹陷處。
腎臟排毒穴道
腎臟排毒穴位有湧泉、三陰交、太溪、膀胱俞和中極。
湧泉
位置: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蹠趾縫與蹠骨小頭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點上。
主治:頭痛、頭暈、目眩、失眠、焦躁等神志病證及咳血、流鼻血、咽喉腫痛等熱性病證。此外還可治療昏厥、休克。
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主治:遺精、陽痿、早洩、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等泌尿生殖系統疾患以及腸鳴腹脹、腹瀉或便秘等腸道疾病。
太溪
位置:在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本穴具有滋腎補陰益髓的作用,因此善治腰脊之痠軟疼痛、下肢厥冷、耳聾、咽乾、齒松發脫、經閉、崩漏、消渴等症。
膀胱俞
位置:位於人體骶部,在腰部,當骶椎裂孔處,一側一穴。
主治:此穴對於改善排尿困難、遺尿症、小便失禁等症狀有一定的作用。
中極
位置:位於下腹部,體胸骨中線旁開2寸,胸骨中線與肚臍水平連線上。
主治:中極為任脈腧穴之一,歸於足太陽膀胱經。該穴為膀胱經氣所起之處,故可通利水道而調理膀胱;膀胱經氣血在此交會,所以又可健脾化溼。本穴還用於治療疝氣、少腹痛、遺精、陽萎、遺尿症、癃閉、大便難、五淋等病症。

腎氣不足吃什麼
腎氣不足可以考慮食用芡實、山藥、蓮子、枸杞、黑芝麻等食物,這些食物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補益腎氣的作用。但需注意食物並不能替代藥物進行治療,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芡實
芡實具有補益腎氣的作用,對於腎氣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尿頻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適量食用可以改善腎虛所致的症狀。但需注意的是,由於芡實性質黏膩,因此不宜過量食用,否則可能會出現腹脹、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狀。
山藥
山藥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能夠起到健脾養胃、生津益肺以及補腎澀精的功效,所以腎氣不足患者可以吃山藥進行調理。腎氣不足者適當進食可輔助改善因腎氣虧虛導致的遺精、早洩、帶下異常等不適症狀。但對山藥過敏的人群則不建議食用,以免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等不良反應。
蓮子
蓮子具有固精益氣的作用,對於腎氣不足引起的失眠多夢、頭暈耳鳴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效果。適當攝入有助於改善由腎氣虛弱引發的一系列不適表現。但是要避免長期大量食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枸杞
枸杞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對於腎氣不足引起的視力模糊、眩暈耳鳴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適當服用可以改善上述不適症狀。但外邪實熱,脾虛有溼及洩瀉者忌服。
黑芝麻
黑芝麻富含維生素E、鐵元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幫助補充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從而達到滋養肝腎的效果。腎氣不足的人群平時適當食用黑芝麻,通常不會加重病情。但要注意控制攝入量,不可免洗吃得過多,以免引起上火的情況發生。
腎氣不足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調理,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芡實、蓮子等食材以助於改善症狀。同時還要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也幫助促進疾病的恢復。
腎氣不足原因
腎氣不足可能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房事過度、久病傷腎、年老體衰、勞累過度等原因導致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中醫調理或藥物治療。
先天稟賦不足
由於父母體質虛弱、孕產期調攝失當等原因導致腎臟精氣虧虛,不能滋養身體各臟腑組織,進而引起腎氣不足。可透過服用補益類中藥進行調理,如人蔘、鹿茸等。
房事過度
房事過度會導致精液大量丟失,使腎中精氣耗損嚴重,從而出現腎氣不足的情況。可選用具有滋陰補腎作用的藥物進行調理,比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
久病傷腎
久病傷腎是指長期患病後傷害了腎臟的功能,導致腎氣不足。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藏精生髓的作用,如果久病不愈,則會導致腎氣消耗過多,進一步影響到腎臟的功能。可以配合醫生透過針灸穴位的方式改善病情,如太溪穴、關元穴等。
年老體衰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衰退,包括腎臟功能也會隨之減弱,因此會出現腎氣不足的現象。可以透過飲食調整來緩解不適症狀,日常生活中適當進食羊肉、韭菜等食物,幫助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物質,輔助達到補腎的效果。
勞累過度
勞累過度容易耗傷氣血,導致腎氣無法得到充足的濡養,從而引起腎氣不足。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強腰健骨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仙靈骨葆膠囊、龍牡壯骨顆粒等。
針對腎氣不足,建議調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以助於腎氣恢復。必要時,還可前往大醫院就診,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相應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