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血管鈣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等方面,並強調了及時就醫的重要性。患者可到心血管內科、血管外科、老年病科、腎內科或內分泌科就診。
血管鈣化改善
血管鈣化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降脂藥物、抗血小板治療、抗高血壓治療以及控制血糖水平等治療措施進行改善。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健康飲食、適度運動和戒菸限酒,透過教育和行為改變來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降低血脂異常和血壓升高等風險因素,進而預防或延緩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積極作用。
降脂藥物
降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可調節血脂代謝,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修飾,從而抑制其致動脈粥狀硬化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主要的致動脈粥狀硬化性脂蛋白,其氧化修飾後易沉積於動脈壁形成斑塊。使用降脂藥物能有效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減輕或逆轉血管內皮細胞傷害及發炎反應,阻止或延緩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抗血小板治療
抗血小板治療通常採用阿斯匹靈(Aspirin)或其他相關藥物,透過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來防止血栓形成。血小板在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抗血小板治療可以減少血小板活化和黏附,從而減緩或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進一步發展。
抗高血壓治療
抗高血壓治療主要包括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等,旨在將收縮壓和舒張壓降至正常範圍。高血壓是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透過降低血壓可以減少血管壁的機械應力,緩解因壓力引起的組織傷害,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序。
控制血糖水平
控制血糖水平主要是透過飲食調整和口服降糖藥等方式實現,目標是使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值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高血糖狀態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因為葡萄糖分子的滲透作用會導致細胞外基質積累和發炎因子產生。控制血糖水平有助於穩定巨噬細胞-泡沫細胞複合物,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從而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建議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針對心血管系統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血管鈣化的問題。同時,保持均衡飲食,限制鈉鹽攝入,有助於控制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血管鈣化看哪一科
血管鈣化可以看心血管內科、血管外科、老年病科、腎內科或內分泌科。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心血管內科
心血管內科主要關注心臟及周圍大動脈、中等動脈的結構和功能異常。血管鈣化可能影響心血管系統的血液循環,此時需要專業的心血管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在心血管內科可以進行超音波心動圖、CT掃描等以觀察血管壁的情況。
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專門診治與血管有關的先天畸形、傷害、狹窄或阻塞等問題。如果患者的血管鈣化是由外傷或其他手術引起的,則應前往血管外科進行進一步處理。在血管外科可接受X光檢查、磁共振成像等以檢視受傷部位的具體情況。
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專注於老年人常見疾病的診斷和管理,包括多種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對於存在血管鈣化的老年人,由於其可能存在多種併發症,故建議至老年病科進行綜合管理。在老年病科,患者可能會被推薦進行常規血液檢測以及頸動脈超音波來評估血管狀況。
腎內科
腎內科涉及腎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腎結石等可能導致血管鈣化的疾病。當血管鈣化由繼發性高血磷症引起時,患者需到腎內科進行診治。在腎內科,可透過尿液分析、血液生化檢查等確定是否存在腎臟問題。
內分泌科
內分泌科針對賀爾蒙分泌失調及相關代謝障礙性疾病提供診療服務,某些代謝性疾病可導致鈣質沉積形成鈣化斑塊。若患者因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而出現上述症狀,此時則應該去內分泌科就醫。在內分泌科,醫生會開具血液測試,包括鈣離子濃度測定,以輔助確診。
患者平時應注意避免長時間靜坐不動,以免加重病情。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調理,盡量少吃含鈣量高的食物,比如蝦皮、海帶等,以免不利於控制病情。

血管鈣化可逆轉
血管鈣化通常難以自然逆轉,但可透過生活方式改變和藥物治療得到改善。
血管鈣化主要由動脈粥狀硬化斑塊中的鈣質積累引起,這會導致血管管腔狹窄並影響血液流動。戒菸限酒有助於減少菸草和酒精對血管的傷害;合理飲食低脂低鹽,避免過多攝入動物脂肪和膽固醇,有助於降低血脂水平,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適量運動能夠提高血液循環速度,促進新陳代謝,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血小板藥進行治療,如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從而達到軟化血管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定期體檢,監測血壓、血糖以及血脂的變化,及時發現異常並採取措施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以預防或減緩血管鈣化的發生和發展。
血管鈣化食療
血管鈣化的飲食調理如下:
1.控制鈉鹽攝入量以減少體液瀦留和心臟負荷。
2.增加膳食纖維如燕麥麩皮、蕎麥等含量可降低血脂水平。
3.適量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促進血清鈣吸收利用。
4.選用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的食物如綠茶、石榴汁等能對抗自由基傷害。
5.推薦食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油軟膠囊來改善血液黏稠度。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