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腎動脈血管栓塞術的適應症、手術方式及風險,並強調了出現持續或加劇的症狀時應及時就醫的重要性。還提及了腎動脈瘤的幾種治療措施以及腎栓塞的治療方案,但重點在於強調患者應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腎動脈血管栓塞術治療
腎動脈血管栓塞術可用於治療經皮穿刺引流術後持續性出血或複發性出血、假性動脈瘤形成以及嚴重感染等併發症。該手術需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進行,並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徵。
1. 術前準備包括完善相關檢查如CTA以評估病變情況及制定最佳介入策略。
2. 在區域性麻醉下透過股動脈途徑插入導管至目標腎動脈,在X光監視下使用微導絲和微球囊對狹窄或阻塞處進行擴張與支撐。
3. 對於複雜病例可能需要採用支架植入技術以確保長期通暢,並預防再狹窄發生。
4. 手術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一般不超過90分鐘。
5. 隨訪管理包括定期複查影像學檢查以評估療效及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腎臟動脈瘤
腎臟動脈瘤可以透過經皮經股腎動脈瘤栓塞術、腹腔鏡下腎臟部分切除術、經皮經股腎動脈瘤介入栓塞術、開放性腎動脈瘤修復術等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經皮經股腎動脈瘤栓塞術
經皮經股腎動脈瘤栓塞術通常採用區域性麻醉,在X光引導下將微導管插入瘤體內,使用專用栓塞材料如彈簧圈或生物膠堵住瘤體。此措施透過阻斷瘤體血流來防止進一步擴張和破裂;對於小型至中型且無法手術切除的腎臟動脈瘤有效。
腹腔鏡下腎臟部分切除術
腹腔鏡下腎臟部分切除術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微創手術,利用腹腔鏡技術移除受累腎臟組織。該措施旨在移除已受損的腎臟以防止進一步出血及併發症;適用於大型、複雜或伴有嚴重合併症的患者。
經皮經股腎動脈瘤介入栓塞術
經皮經股腎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是採用區域性麻醉,在影像學指導下將特製的栓塞物質送入瘤體內進行填塞。該方法能夠有效地封閉瘤體並減少其對周圍組織造成的壓迫和傷害;對於位置表淺易於穿刺者適用。
開放性腎動脈瘤修復術
開放性腎動脈瘤修復術需要全身麻醉,醫生會切開腹部找到病變部位後進行修補。此法可完整地暴露病變區域便於徹底處理,並適合大部分型別的腎動脈瘤。
無論選擇哪種治療方法,術後都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腎功能和生命體徵,預防感染。此外,建議定期複查超音波檢查以評估瘤體大小變化及恢復情況。

栓塞手術風險
栓塞手術的風險包括血管痙攣、血腫形成、深靜脈血栓、肺栓塞以及腦水腫。
血管痙攣
血管痙攣是由於術後區域性組織傷害導致神經反射性收縮引起的。會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障礙,嚴重時可引起器官缺血甚至壞死。
血腫形成
血腫形成是因為手術過程中血管破裂出血,在組織間隙中積聚而形成的。血腫可能壓迫周圍結構,引起疼痛、功能障礙等併發症。
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通常由長期臥床或術後活動減少導致血液流動減慢而形成。血栓有可能脫落並隨著血液循環移動至肺部,引發嚴重的肺栓塞。
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所致。可能導致急性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瘁死。
腦水腫
腦水腫多因栓塞後腦組織缺氧和發炎反應加劇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腦水腫發展迅速,常伴有顱內壓增高,嚴重時可導致昏迷、死亡。
術後患者應密切監測病情變化,避免長時間靜坐或站立,以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腎栓塞治療
腎栓塞的治療可能包括抗凝治療、溶栓治療、經皮介入治療或腎臟移植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
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旨在透過預防凝血來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常用的藥物包括華法林(Warfarin)、拜瑞妥(Rivaroxaban)等口服抗凝藥。抗凝治療可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有助於緩解腎動脈栓塞引起的區域性缺血狀況。選擇此方法是因為腎栓塞通常由血栓引起,而抗凝治療能有效對抗血栓。
溶栓治療
溶栓治療是利用溶栓藥物如鏈激酶、阿替普酶等分解已經形成的血栓,恢復血管通暢的一種治療方法。腎栓塞時,腎動脈被血栓堵塞導致供血不足甚至壞死。使用溶栓藥物可以直接溶解已存在的血栓,恢復腎部血液供應。
經皮介入治療
經皮介入治療是在X光或其他影像指導下將導管插入阻塞的腎動脈進行擴張或植入支架的操作過程。對於腎栓塞患者,經皮介入治療是一種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案,能夠直接清除或改善動脈內的阻塞物。該技術具有微創、精確的特點,在有經驗醫師操作下風險較小。
腎臟移植
腎臟移植涉及從一個健康的捐贈者身上取出腎臟並將其植入需要者的體內,通常作為長期透析無效後的替代方案。腎臟移植提供了一個來自健康供體的新功能器官,可用於解決因慢性腎衰竭等原因導致的腎功能喪失。該手術旨在恢復患者的腎功能,從而改善其生活品質。
在進行腎栓塞治療期間,應密切監測潛在的出血風險,尤其是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適當的營養支援也有助於促進身體康復,建議給予高蛋白飲食,如乳製品及瘦肉,以支援腎臟修復過程。

腎動脈阻塞治療
腎動脈阻塞的治療可能包括經皮介入治療、腎切除術、降血壓藥物治療、抗凝治療等。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評估血管再通的可能性。
經皮介入治療
經皮介入治療通常採用導管技術,在X光監控下將微小球囊送至狹窄處擴張狹窄血管。此過程需在醫院放射科完成。此方法透過改善血流動力學減輕腎臟壓力,恢復腎功能。對於良性、輕度至中度的腎動脈狹窄有效。
腎切除術
腎切除術是泌尿外科手術的一種方式,醫生會使用開放式或腹腔鏡技術移除受損或無功能的腎臟。手術時間因患者個體差異而異。該措施適合於治療由於腎動脈阻塞性病變導致的單側腎萎縮、無功能狀態者。可預防對側正常腎臟負擔過重及併發症發生。
降血壓藥物治療
降血壓藥物包括利尿劑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β感受器拮抗劑如心律錠(Propranolol)以及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需要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藥物並調整劑量。這些藥物有助於控制高血壓,緩解由高血壓引起的不適症狀。適用於腎動脈狹窄繼發性高血壓患者。
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通常使用口服抗凝藥如華法林(Warfarin)或新型口服抗凝藥如達比加群酯,患者需按處方規定的時間規律服用。抗凝治療能防止凝血,對有栓塞風險的腎動脈阻塞有益。但須注意監測可能出現的出血副作用。
在治療腎動脈阻塞時,應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如肌酐水平,以評估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同時,建議採取低鹽飲食,限制鈉攝入量,以減少水腫的發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