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絲球腎炎:診斷與治療要點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6
本文介紹了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後遺症及腎盂腎炎的相關症狀和治療要點。腎絲球腎炎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包括:腎炎早期可能出現尿量減少、尿色改變、尿液渾濁、水腫、腰痛等症狀,患者應儘快就醫進行評估和治療。

本文介紹了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後遺症及腎盂腎炎的相關症狀和治療要點。腎絲球腎炎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包括:腎炎早期可能出現尿量減少、尿色改變、尿液渾濁、水腫、腰痛等症狀,患者應儘快就醫進行評估和治療。

腎絲球腎炎

腎絲球腎炎的診斷和治療要點包括:

1. 腎功能檢查:包括尿素氮、肌酐水平等。

2. 病原體檢測:透過血液或尿液培養確定感染原因。

3. 血常規及生化指標分析:以評估發炎反應和腎臟傷害程度。

4. 靜脈注射腎盂檢查(IVP)或超音波掃描:用於觀察腎臟結構異常。

5. 經皮穿刺活檢:在影像引導下獲取腎臟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學分析。治療措施可能涉及抗生素治療、降壓藥或其他支持性療法,需根據具體病因制定方案。

腎炎早期症狀

腎炎早期可能表現為尿量減少、尿色改變、尿液渾濁、水腫、腰痛等症狀。由於腎炎可能引起慢性腎功能損害,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評估病情和接受適當治療。

尿量減少

腎炎患者腎臟功能受損,導致水分不能正常排出體外,從而引起尿量減少。主要表現為每日排尿量少於400毫升,可能伴有夜尿增多的情況。

尿色改變

由於發炎因子刺激,使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血紅素進入原尿中,隨尿液排出時會出現尿色改變的現象。通常可伴隨出現尿液呈濃茶樣或洗肉水樣顏色變化。

尿液渾濁

當腎炎患者的腎小管受到傷害後,會導致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進而引發尿液渾濁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會伴隨著尿液呈現白色或乳狀質地。

水腫

腎炎患者腎小球過濾率降低,體內液體瀦留,導致水腫發生。此外,腎炎還可能導致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啟用,進一步加重水腫。水腫首先出現在眼瞼和面部,逐漸蔓延到下肢和全身。

腰痛

腎炎早期可能會因為腎臟充血而引起腰部酸脹不適感,若病情持續發展,則會引起腎盂積水,此時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壓迫,從而誘發疼痛。疼痛多為鈍痛或痠痛,程度不一,有時可放射至腹股溝區。

針對腎炎的診斷,可以進行尿常規、腎功能檢測以及超音波等檢查專案來確認病情。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他克莫司(Tacrolimus)等免疫抑制劑。建議患者定期監測血壓、體重和尿量,保持均衡飲食,限制鹽分攝入,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

腎盂腎炎後遺症

腎盂腎炎後遺症可能包括尿路阻塞、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腎瘢痕形成和複發性感染。患者應及時就醫以評估並管理這些潛在問題。

尿路阻塞

尿路阻塞是指尿液流通受阻,通常由結石或狹窄引起。由於發炎導致輸尿管壁纖維化,長期可致其僵硬而發生狹窄,進而引發排尿困難等症狀。治療需根據具體原因採取措施,如藥物溶石或手術取石等。

慢性腎功能不全

慢性腎功能不全是腎臟長時間受到傷害後逐漸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一種狀態。急性期治療不當可能會加重病情發展成為慢性的疾病過程。需要控制原發病因,並進行適當的營養支援治療來延緩疾病的進展。

高血壓

腎盂腎炎時細菌產生的內毒素及發炎因子刺激腎入球動脈使其收縮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持續的高血壓試圖透過增加心臟泵血量來補償受損的腎臟功能,但這種代償機制會進一步損害心血管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如低鹽飲食和規律運動是基礎療法;若效果不佳則需遵醫囑服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卡托普利(Captopril)等。

腎瘢痕形成

腎瘢痕形成指在修復過程中出現過度膠原沉積所形成的永久性組織結構異常。該病多是由反覆發作的泌尿系感染所致。可透過使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性膀胱攣縮的發生,如頭孢曲松(Ceftriaxon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

複發性感染

複發性感染是指泌尿系統感染經過治療後再次發生的狀況。因為存在尿路解剖結構異常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等情況,容易使細菌侵入尿道黏膜上皮細胞間隙中繁殖而導致感染。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革蘭氏陰性菌類抗生素進行治療,比如諾氟沙星(Norfloxacin)、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等。

針對腎盂腎炎後遺症,建議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同時,在醫師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以減少併發症風險。

腎盂腎炎症狀

腎盂腎炎的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腰痛以及發燒,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療,重症或複雜病例需及時就醫。

尿頻

當存在細菌感染時,發炎因子刺激膀胱三角區和後尿道黏膜,導致泌尿系統敏感性增加,進而出現尿頻的現象。尿頻通常表現為排尿次數增多,尤其是夜間醒來次數明顯增加。

尿急

由於病原體侵入身體後產生毒素和代謝產物,這些物質會刺激膀胱壁,導致其肌肉頻繁收縮,從而引發尿急感。尿急常伴有強烈的排尿慾望,難以控制,可能伴隨尿失禁的情況發生。

尿痛

尿痛可能是由泌尿道感染引起的,此時發炎反應會導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破損,使患者感到灼熱或刺痛。尿痛的症狀通常發生在排尿時,疼痛集中在尿道口周圍。

腰痛

腎盂腎炎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腎臟炎症性疾病,在發炎因子的作用下,會引起腰部組織的腫脹和疼痛。腰痛一般位於脊柱兩側,有時可放射至腹股溝區域。

發燒

腎盂腎炎是細菌入侵所引起的發炎,身體為了對抗這些外來入侵者,會啟動免疫應答,產生內生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發燒。發燒通常伴隨著畏寒、出汗不暢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高燒痙攣。

針對腎盂腎炎的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尿培養等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感染。治療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療,如遵醫囑使用頭孢曲松(Ceftriaxon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藥物。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以促進細菌排出,同時避免過度勞累,因為這可能會加重症狀並影響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