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腎衰竭均屬於比較嚴重的疾病。如果患者出現血肌酐進行性升高,達到707μmol/L時,一般可診斷為尿毒症;而當患者的腎臟功能喪失90%以上,則可診斷為終末期腎臟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腎衰竭。對於此類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而言,需要根據其具體病因來進行綜合判斷。
原發病較輕
急性因素
如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導致的急進型腎炎或急性腎盂腎炎等,此時患者的病情相對較輕,預後較好,經過積極治療以後可以完全治癒,不會發展成尿毒症和腎衰竭的情況。
慢性炎症性疾病
如類風溼關節炎、狼瘡腎炎、糖尿病腎病早期以及高血壓腎病早期等,由於這類疾病的進展緩慢且病變部位侷限,所以透過積極有效的治療以後,多數患者都可以得到臨床治癒,也不會發展成為尿毒症和腎衰竭的狀態。
原發病較重
慢性間質性腎炎
主要由免疫系統異常引起,以近曲小管傷害為主的腎小管-間質性疾病,常無明顯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低血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逐漸加重,甚至會發展成尿毒症及腎衰竭。
慢性腎絲球腎炎
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雙側腎小球瀰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性改變,會導致患者出現蛋白尿、水腫、腹水、高血壓等情況,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累及到多個器官組織,不及時治療則可能發展為尿毒症和腎衰竭。
梗阻性腎病
通常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尿路阻塞所引發的一種疾病,比如攝護腺增生、膀胱結石以及輸尿管結石等,患病以後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少尿、無尿或者尿頻、尿痛等症狀,若沒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就有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症和腎衰竭。
4.慢性藥物毒性所致腎損害:如果長期服用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就會對腎臟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誘發一系列不適的症狀,比如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血壓增高以及腰部疼痛等,如果沒有立即停藥,並且採取針對性的方法改善,也會慢慢發展為尿毒症和腎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臟衰竭
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左心室或全心收縮功能障礙,不能滿足心臟的供需而產生血液循環障礙,使靜脈血液淤積在體內各重要臟器,若未能及時改善,持續時間過長,即可因心臟衰竭進一步惡化而導致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害,最終發展為尿毒症和腎衰竭。
其他方面
除上述常見情況外,若是患有肝癌、肺癌等惡性腫瘤,也可能會因為癌症晚期併發了多臟器的功能受損,進而導致身體各個系統的功能紊亂,從而誘發尿毒症和腎衰竭的情況發生。對此應遵醫囑使用注射用異環磷醯胺、紫杉醇(Paclitaxel)等化療藥物來殺滅癌細胞,控制病情進展。
建議存在相關危險因素者平時注意避免受涼、感冒,以免增加肺部感染的風險,同時還要定期隨診複查,以便於瞭解身體狀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