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腎功能嚴重傷害的終末階段,此時腎臟無法發揮正常的排洩和代謝功能。臨床上將慢性腎臟病按照GFR即腎小球濾過率進行分期,分為1-5期,其中第5期為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而尿毒症能否治好通常是指是否可以完全治癒不再復發。對於處於尿毒症5期的患者來說,一般不能夠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
如果患者的原發病較輕或積極治療後控制良好,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護理、藥物干預等,可有效延緩病情進展的速度,從而延長生存時間。但如果患者的原發病較為嚴重,則可能需要長期甚至終身進行替代性治療來維持生命。
能治好
若患者的原發病相對較輕,在積極配合醫生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促進體內多餘水分排出的同時,還遵醫囑應用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卡托普利(Captopril)等藥物抑制RAS系統,以及普賴鬆(Prednisone)等類固醇控制發炎反應。同時配合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式清除體內的毒素及過多的鉀離子、磷離子等物質,使身體各項指標逐漸恢復正常的情況下,通常能夠治好並獲得較長的生存期限。
不能治好
原發病重
若患者的原發病較為嚴重,例如存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情況時,常會因心臟負擔加重而導致血肌酐水平進一步升高,進而發展至尿毒症5期。此外,若患者出現嚴重的高鉀血症或鈣、磷代謝失衡等情況時,也可能會迅速進入到尿毒症5期。由於上述情況均屬於不可逆性的病變,因此通常難以治好。
未及時治療
若是患者沒有及時發現自身疾病,或是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療,導致病情不斷惡化,也可能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無法治好。
建議尿毒症5期的患者平時應保持低鹽、低脂、低鉀、低磷的飲食,並嚴格按照醫生指導定期複查。同時還應注意避免擅自增減藥量或停用藥物,以免影響到疾病的恢復效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