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患者出現尿毒症、肌酐高的情況時,可能是由於飲水較少導致身體水分過多或毒素堆積引起。此時需要及時補充體液和排出多餘毒素,使身體內環境恢復正常,從而緩解症狀。另外也可能是因為腎臟疾病發展至終末期所造成,如慢性腎衰竭等,建議積極進行治療。
一般處理
限制液體攝入
如果經檢查發現是因飲水量不足所致,應適當增加飲水量,以促進排洩,並且還要注意避免食用含水量較多的食物,以免加重水腫的情況。
控制蛋白質攝入
日常生活中要減少植物蛋白的攝入,比如豆類、花生以及瓜子等,還應盡量少吃瘦肉、牛奶等動物蛋白,否則會增加腎臟代謝負擔而影響病情恢復。
調整飲食結構
平時可以適量進食芹菜、黃瓜、番茄等低鉀食物,避免誘發高鉀血症等情況發生。同時也要保證營養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新鮮水果、蔬菜等。
其他事項
對於存在明顯心臟衰竭、高血壓等症狀的患者,則需遵醫囑應用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藥物進行對症治療,必要時還需聯合使用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利尿劑,促使肌酐隨尿液一同排出。
藥物治療
針對原發性因素所引起的上述現象,可遵醫囑服用氨氯地平(Amlodipine)、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鈣離子拮抗劑類降壓藥,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若為糖尿病患者則需口服醣祿(Acarbose)、二甲雙胍(Metformin)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濃度。而對於有貧血傾向者,則應配合醫生選擇葉酸、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等藥物改善不適。
手術治療
部分患者還可考慮採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方式進行治療,以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廢物,延緩病情進展。
其他方式
此外,針對於此類情況,也可在中醫辨證後透過中藥方劑、中成藥等進行調理,也有助於延緩病情進展。如對於實熱症候者,可採用白虎湯加減,起到清熱生津的功效;屬於陰虛內熱症候者,可應用知柏地黃丸等藥物予以治療。
臨床主要從多喝水、用藥等方面進行處理,但要注意的是,具體方案還需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不建議自行盲目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