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關節疼痛的情況可能是由於貧血、骨質疏鬆、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痛風等因素導致。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積極處理。
貧血
長期慢性腎病發展為尿毒症時,可引起腎臟內分泌功能障礙,促紅血球生成素減少,同時影響鐵的吸收和利用,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隨著病情進展,血容量逐漸降低,周邊循環阻力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從而進一步使末梢組織缺氧加劇,此時就會出現四肢酸困、頭暈頭痛等不適症狀,並且伴有全身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進而表現為關節部位疼痛的症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葉酸等藥物治療。
骨質疏鬆
長期低蛋白血症或鈣磷代謝紊亂可導致尿毒症患者的骨骼結構破壞,致使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此外,由於體內大量毒素蓄積,也會對肌肉以及神經產生刺激,因此會出現關節部位疼痛的現象。一般可透過補充蛋白質及礦物質的方式緩解,如雞蛋、牛奶、蝦皮等食物。
3.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當身體處於高磷、低鈣環境時,PTH分泌增多會加速破骨細胞活性,促進骨溶解而導致廣泛性骨質軟化。若累及到下肢,則會導致患者出現腿痛、腰背疼痛、行走困難等情況。需遵醫囑應用磷能解錠(Sevelamer)、醋酸鈣顆粒等藥物控制病情進展。
痛風
由於尿毒症患者體內的血肌酐水平升高,會引起腎臟排洩尿酸能力下降,使得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高,部分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腔內即可誘發關節腫脹、疼痛等現象。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進食海鮮、啤酒等普林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狀。
除了以上情況外,還可能與類風溼關節炎有關,是遺傳因素、免疫異常等原因導致的疾病,發炎因子持續、反覆攻擊關節系統,可造成關節傷害,引發上述不適症狀。平時注意休息,適當運動鍛鍊,保持情緒穩定,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