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治療方法、不宜食物、腹痛左下考慮結腸阻塞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25
本文介紹了便秘的治療方法,其中包括飲食纖維增加、腹部按摩、腸道微生物調節、中藥調理等非處方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同時,文章還指出了長期便秘可能導致的健康問題,如結腸癌變、痔瘡加重、肝功能損害、營養不良以及精神心理障礙。

本文介紹了便秘的治療方法,其中包括飲食纖維增加、腹部按摩、腸道微生物調節、中藥調理等非處方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同時,文章還指出了長期便秘可能導致的健康問題,如結腸癌變、痔瘡加重、肝功能損害、營養不良以及精神心理障礙。

便秘的治療方法

便秘的治療方法包括飲食纖維增加、腹部按摩、腸道微生物調節、中藥調理等非處方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飲食纖維增加

透過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麥面包、燕麥片、新鮮蔬菜水果等來提高日常飲食中的纖維含量。膳食纖維具有吸水膨脹並軟化大便的作用,有助於改善便秘情況。

腹部按摩

採用順時針方向輕柔地對腹部進行環形按摩,每次持續5-10分鐘,每日多次。腹部按摩能夠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秘症狀;但需注意力度適中,以免造成腹痛或其他不適。

腸道微生物調節

透過口服益生菌製劑或調整飲食結構來最佳化腸道微生態環境。特定種類的益生菌可以幫助分解食物殘渣並產生短鏈脂肪酸,這些物質能被結腸細菌利用產生丁酸鹽,進而刺激腸上皮細胞分泌黏液及合成蛋白多醣,形成一層保護屏障防止有害物質侵入身體內部,並且還可以抑制病原體定植和感染發生。

中藥調理

可選用枳實、厚朴、芒硝等中藥材配製成方劑服用,也可選擇相應成藥如麻仁丸、蓯蓉通便口服液等。上述藥物均屬於理氣導滯類中成藥,其主要成分有火麻仁、鬱李仁、當歸等,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適用於習慣性便秘屬津枯腸燥者。

建議患者平時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不要憋著不排,否則會導致便秘加重。

長期便秘的危害

長期便秘可能導致結腸癌變、痔瘡加重、肝功能損害、營養不良以及精神心理障礙。

結腸癌變

長期便秘可能導致腸道內毒素積聚和發炎反應,這些因素可能增加結腸癌變的風險。結腸癌變可能導致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體重下降和貧血。

痔瘡加重

長期便秘會使得排便時腹壓增高,肛門周圍靜脈曲張,從而加重痔瘡的症狀。痔瘡加重可能導致疼痛、出血、瘙癢等不適症狀,影響生活品質。

肝功能損害

長期便秘會導致體內有害物質如糞便中的氨等難以排出,這些物質可能會被腸道重新吸收並進入血液循環中,對肝臟造成負擔。肝功能損害可能導致乏力、食慾減退、黃疸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肝硬化或肝衰竭。

營養不良

長期便秘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影響身體對於營養素的攝取,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營養不良會引起免疫力低下、體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導致成長發育遲緩、皮膚粗糙等症狀。

精神心理障礙

長期便秘會使患者出現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進一步加重便秘的情況,形成惡性循環。精神心理障礙可能導致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建議定期進行大便常規檢查以及結腸鏡檢查以監測結腸健康。飲食纖維攝入充足且保持規律運動有助於改善便秘情況。

便秘不能吃的水果

便秘患者不宜食用高纖維水果、含糖量高水果、含鞣酸水果、易產氣水果、寒性水果等。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些食物可能加重便秘症狀,但並不能直接用於治療便秘。

高纖維水果

高纖維水果如蘋果、梨等含有較多不溶性膳食纖維,大量攝入後會增加糞便體積並促進腸道運動,進而導致排便次數增多。長期或過量攝入可能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加重便秘的情況。

含糖量高水果

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荔枝等可使血糖水平迅速升高,導致滲透性利尿作用增強,水分排出增多而引起大便乾結。可能會加劇脫水症狀,不利於病情恢復。

含鞣酸水果

含鞣酸水果包括柿子、石榴等,在胃內與果膠及胃酸結合形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可能引發腸阻塞。若患者本身存在消化功能減弱的問題,則容易出現便秘、腹脹等不適症狀。

易產氣水果

易產氣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在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大量的氣體,這些氣體會對腸道產生一定的壓力,從而影響到正常的排便過程。會導致患者出現腹部疼痛、噁心嘔吐以及食慾減退等情況發生。

寒性水果

寒性水果如西瓜、柚子等大量食用時,其寒涼性質會刺激腸胃道平滑肌收縮,加速蠕動速度,縮短食物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減少水分吸收,導致大便變稀薄。對於原本就有脾胃虛寒的人來說,食用過多寒性水果可能會誘發或加重腹瀉、腹痛等不適症狀。

建議患者日常注意飲食調理,避免暴飲暴食。同時還要適當進行運動,有助於改善胃腸動力不足的情況。

便秘腹痛左下

便秘腹痛左下可能是結腸阻塞所致。

結腸阻塞時,由於食物殘渣透過障礙,會導致大便滯留於左下腹部,從而引起腹痛和便秘。長期的便秘會加重腹腔內的壓力,進一步加劇疼痛症狀。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慢性膽囊炎、胰臟炎等疾病,也可能會出現上述不適症狀。因為這些疾病可能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進而引發便秘和腹痛。

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排便習慣的變化,並適當調整飲食結構以促進腸道健康。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