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早期尿毒症的藥物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到後期的最終結局,此時腎臟已經失去全部功能。如果患者出現早期尿毒症的情況,可以使用利尿劑、鈣劑、降鉀藥物、促紅血球生成素以及類固醇等進行治療。

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到後期的最終結局,此時腎臟已經失去全部功能。如果患者出現早期尿毒症的情況,可以使用利尿劑、鈣劑、降鉀藥物、促紅血球生成素以及類固醇等進行治療。

利尿劑

1.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屬於噻嗪類利尿藥,透過抑制鈉和氯在腎臟重吸收而產生利尿作用,從而降低血容量,增加尿量,適用於輕度水腫或高血壓的患者。

2.螺內酯(Spironolactone):為保鈉排鉀利尿藥,其排鈉機制可能是影響遠端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從而促進尿液排出。另外還可以對抗醛固酮的保留鈉、保水作用,使血清中鉀含量下降,可用於輕至中度水腫及低血鉀症的患者。

袢利尿劑

如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主要透過抑制髓襻升支粗段對鈉、氯的重吸收而快速排鈉、排水,並擴張腎血管而增加腎血流量,進而加強已產生的尿量,可迅速緩解心衰症狀,但不用於急性心衰的短期治療。

4.去氨加壓素(DDAVP):是一種抗利尿激素類似物,主要用於控制原發性遺尿症症、預防運動性遲發性遺尿症症發作,也可以減少夜間尿失禁的發生頻率。

鈣劑

由於存在高磷血症的問題,所以建議選擇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D3來補充鈣元素,因為此藥物不僅能夠補鈣,還具有一定的活性維生素D的作用,幫助改善患者的高磷血症問題。

降鉀藥物

對於合併有嚴重高鉀血症的患者,在積極進行血液透析的同時,還需要遵醫囑配合口服或者靜脈注射降鉀藥物,比如檸檬酸鉀(Potassium Citrate)、託拉塞米等。

四、促紅血球生成素以及類固醇

當尿毒症患者併發缺鐵性貧血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促紅血球生成素進行治療,若效果不佳,則需給予鐵劑,如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等。同時,還需適當補充類固醇,如地塞松(Dexamethasone)等,以減輕發炎反應。

其他藥物

如雷公藤素(trypterygine)等,該藥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常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特異性皮膚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還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等,此類藥物能抑制環氧化酶活性,阻斷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轉化,從而發揮解熱鎮痛作用。

以上僅列舉了部分常用的藥物,具體用藥需要根據病情變化情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平時還要注意飲食護理,避免食用含水量較高的食物,如西瓜、雪梨等,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