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復發輕微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2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值的情況,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如果發現新生兒黃疸復發且比較輕微,則可能是生理性黃疸導致,也有可能是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等導致。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值的情況,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如果發現新生兒黃疸復發且比較輕微,則可能是生理性黃疸導致,也有可能是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等導致。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出生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到高峰,5-7天消退,最長可以延長到3-6周。一般足月兒的黃疸指數不超過5mg/dL(85μmol/L),早產兒不超過9mg/dL(150μmol/L)。若複查後數值在上述範圍內,並無其他不適症狀,可先不進行治療,繼續觀察即可。

母乳性黃疸

由於部分母親食用了過多含有黃色素的食物,如胡蘿蔔、柑橘、木瓜等,導致嬰兒攝入母乳中的天然色素而引起黃疸,此時需停止哺乳,改為人工餵養,一段時間後再改回母乳餵養。

溶血性黃疸

當母嬰血型不合時,大量抗體進入胎兒循環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表現為黃疸、貧血或肝脾腫大,常見於ABO及Rh血型不合的輸血法與分娩。輕度黃疸僅限於皮膚黏膜,重者鞏膜亦有黃染,伴休克、貧血和核蛋白代謝改變。對於這種情況需要及時給寶寶進行藍光照射,同時遵醫囑應用人白蛋白以及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藥物靜脈注射來補充能量以及維持酸鹼平衡。

阻塞性黃疸

主要是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膽管阻塞,使膽汁無法順利排出而導致的黃疸,常表現為發燒、腹脹、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對此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或者丁溴東莨菪鹼膠囊等藥物治療,嚴重時可透過手術解除膽道阻塞。

此外,還可能與敗血症有關。家長應密切監測寶寶的一般情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及膚色變化等。注意合理餵養,少量多次,避免嗆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