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多久穩定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2
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生後四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些,但大部分都能自行恢復,少數新生兒黃疸可持續不退或加重,可能與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肝炎病毒相關性黃疸以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有關。

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生後四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些,但大部分都能自行恢復,少數新生兒黃疸可持續不退或加重,可能與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肝炎病毒相關性黃疸以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有關。

母乳性黃疸

部分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在停止哺乳後黃疸明顯減輕,若將奶水換成配方奶粉,則黃疸指數下降較為迅速。通常情況下,建議暫停母乳餵養,觀察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判斷,如果確診為母乳性黃疸,可採取混合餵養的方式幫助緩解。

溶血性黃疸

由於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黃疸,分為ABO和Rh血型不合,臨床表現為皮膚黏膜及鞏膜發黃,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貧血的症狀發生。此時應遵醫囑透過光照療法、輸血法等方式治療,並且還要及時補充液體,防止電解質紊亂。

肝炎病毒相關性黃疸

通常是病毒感染所引起,比如巨細胞病毒或者B型肝炎病毒等,會造成肝臟傷害,從而影響到膽紅素代謝,所以會導致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患者需要配合醫生服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如恩替卡韋(Entecavir)、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可能是遺傳因素所致,也有可能是母親飲食不當造成胎兒缺鋅,致使體內的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偏低,進而影響到膽紅素代謝能力所致。此時可以適當吃一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改善,比如雞蛋羹、牛奶等,嚴重者也可以遵醫囑使用、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等藥物治療。

此外,還可能與梗阻性黃疸、感染性黃疸等因素有關,需查明原因後處理。如果是梗阻性黃疸,常見於膽囊、膽管結石病,可以透過腹腔鏡下取石手術進行治療。若是感染性黃疸,還需要遵從醫生指導,選擇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比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