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值。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則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果發現新生兒有輕度黃疸,無其他不適症狀時,通常無需處理,只需注意觀察即可。若出現中、重度黃疸,則應積極就醫採取藍光照射等措施進行治療,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對新生兒進行早期干預。

飲食護理
母乳餵養
對於因母親原因導致新生兒黃疸的患兒,在確定為純母乳餵養的情況下,建議母親調整飲食結構,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麵條湯、米粥等,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適當增加飲水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他命C,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發生。
奶粉餵養或混合餵養
如果是由於配方奶中的成分比例不合適而導致的高間接膽紅素血症,造成新生兒黃疸,此時可以更換配方奶粉,採用深度水解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餵養,減少間接膽紅素的生成,從而減輕黃疸的程度。
藥物治療
針對病因使用相應藥物,例如溶血性黃疸引起的新生兒黃疸,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藥物進行治療。肝酶誘導劑的應用也有一定的效果,常用的藥物包括苯巴比妥、尼可剎米等。
藍光照射
將新生兒置於光源外,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線透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後,使血液中的膽紅素轉化為熒光素,然後從尿液排出,達到降低膽紅素水平的目的。
換血療法
適用於經以上方法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常用的方法是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和換血療法,前者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後者能夠有效地控制病情進展。
手術治療
部分先天性代謝異常引起新生兒黃疸的患者,可以透過手術置換血漿,去除體內多餘的紅血球,從而緩解黃疸的症狀。
此外,還可以透過中藥治療、按摩等方式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家長平時也要加強對新生兒的看護,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以免加重原有疾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