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吃藥沒有作用的情況可能是生理性黃疸引起,也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導致。如果是母乳性黃疸引起的黃疸,需要停止餵養,並且使用茵梔黃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因為感染、溶血等原因造成的黃疸,則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黃疸吃藥沒有作用的情況可能是生理性黃疸引起,也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導致。如果是母乳性黃疸引起的黃疸,需要停止餵養,並且使用茵梔黃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因為感染、溶血等原因造成的黃疸,則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一般出現在新生兒出生後的2-3天,4-5天達到高峰,皮膚可呈現金黃色的色調,足月兒在7-10天會消退,最遲不超過四周,早產兒則可能持續較長時間。這種情況下的黃疸不需要特殊處理,只要加強護理即可,比如適當曬太陽、增加奶量等。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與母嬰血型不合以及母親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等因素有關,患病以後會出現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還會伴有腹脹、腹瀉等情況。此時可以停止哺乳,並遵醫囑服用益生菌製劑進行調理,如雙歧杆菌三聯活菌散等,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消化的速度,幫助黃疸排出體外。
茵梔黃顆粒
該藥物屬於中成藥,主要成分包括金錢草、梔子、大黃等中藥材,具有清熱利溼的功效,適用於阻塞性肝膽疾病所引起的黃疸症狀。患者按照醫生規定的劑量和療程服用藥物後,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要注意的是孕婦要禁止服用此藥物。
其他
若由於病毒感染造成病毒性肝炎而出現黃疸的症狀,或者因為母嬰血型不符而導致大量紅血球被破壞,從而發生溶血反應,均會引起黃疸的現象。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比如阿昔洛韋(Acyclovir)、利巴韋林(Ribavirin)等,嚴重時也可以及時到醫院透過換血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
此外,還有部分情況不是上述原因導致,如梗阻性腦癱、膽道閉鎖等,也會出現相關表現。建議家長發現新生兒有異常表現時,要及時帶其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