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預防新生兒黃疸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2
孕婦在懷孕期間可透過注意飲食、適當曬太陽、避免早產等方法來預防新生兒發生黃疸。若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情況,則需及時就診明確原因,並進行相應的治療。

孕婦在懷孕期間可透過注意飲食、適當曬太陽、避免早產等方法來預防新生兒發生黃疸。若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情況,則需及時就診明確原因,並進行相應的治療。

孕婦方面

注意飲食

如柑橘類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橙黃色素,如果攝入過多可能會導致新生兒發生生理性黃疸,因此建議孕婦在孕期少吃柑橘類食物。另外,胡蘿蔔、番茄等含有天然色素的食物也應減少食用量,以免引起新生兒皮膚發黃的現象。

適當曬太陽

日光中的紫外線能夠促進體內鐵元素和鎂離子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清結合膽紅素水平,有助於防止或減輕新生兒黃疸的症狀。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新生兒的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所以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判斷是否可以進行陽光照射,以及具體的照射時間及次數等。

避免早產

早產兒容易發生高間接膽紅素血症,而高間接膽紅素不能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就會沉積於視網膜,繼而導致核黃疸的發生。此外,早產兒肝臟對於直接膽紅素的攝取能力較差,加之肝細胞數量較少,不足以將全部的非結合膽紅素轉化為直接膽紅素排出體外,就可能造成高直接膽紅素血症,進而加重黃疸的程度。因此為預防黃疸,孕婦應注意避免讓胎兒過早生產。

其他方面

如母親與嬰兒有血液接觸時,可能導致弓形蟲感染,而感染後可影響到新生兒的肝功能,使其代謝障礙,增加發生黃疸的機率。因此孕婦在妊娠期需盡量避免與貓接觸,在分娩過程中也要避免新生兒暴露在貓的糞便中,以降低發生黃疸的風險。

新生兒方面

當新生兒發生溶血病、敗血症、脫水酸中毒休克症候群等情況時,均有可能會導致其發生黃疸,此時需要積極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如溶血病患兒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人血白蛋白、丙種球蛋白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還需透過換血療法改善症狀。而對於敗血症患者則需遵醫囑使用注射用西他利汀(Ceftazidime)、博益欣注射劑(Cefoperazone + Sulbactam)等抗生素類藥物控制發炎反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