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或病理性黃疸,並且治療不及時,則可能會導致黃疸反覆發作。而新生兒黃疸的型別不同,次數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或病理性黃疸,並且治療不及時,則可能會導致黃疸反覆發作。而新生兒黃疸的型別不同,次數也會有所不同。

生理性黃疸
一般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4-5天達到高峰,皮膚呈淡黃色,足月兒7-10天會消退,最遲不超過四周。早產兒則可能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以達一個月才會消退。但通常不會反覆發作,家長無需過於擔心。
母乳性黃疸
由於母親吃了過多含有胡蘿蔔素的食物所引起,如橘子、紅蘿蔔等,會使寶寶間接性的發生黃疸現象。建議母親停止哺乳,改用配方奶粉餵養,症狀可逐漸緩解。
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是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以ABO和Rh血型不合較為常見。溶血性黃疸會導致患兒出現貧血、膽紅素腦病等情況,需要進行光療,同時遵醫囑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亞甲藍注射液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未及時治療或者再次接觸過敏原,則有可能會引起多次發病的情況。
肝細胞性黃疸
肝細胞損害是引起該疾病的主要原因,常由病毒、酒精以及服用藥物等因素所致。患病以後容易導致患兒出現食慾減退、厭油膩、噁心嘔吐等症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茵梔黃顆粒、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沒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或者是經常吃一些對肝臟有害處的食物,則很有可能會造成病情反覆發作。
當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應及時就診於新生兒科,完善相關檢查,比如血常規檢查、體格檢查等,明確診斷後再遵照醫囑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