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幾天能好轉過來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2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最長不會超過四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些,可能會延遲到三週。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最長不會超過四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些,可能會延遲到三週。

病理性黃疸包括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膽汁淤積性黃疸等型別,不同型別的恢復時間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黃疸

若為母乳性黃疸或由於環境因素導致的間接膽紅素升高引起的黃疸,則需停止母乳餵養,並調整周圍環境溫度至合適範圍即可緩解,通常在停奶後的2-3天內黃疸指數可明顯下降,多數患兒可在一週之內恢復正常。

病理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

主要是母嬰血型不合引起,如母親是O型血,嬰兒是A型或B型血,或者父親是A型血、母親是B型血,新生兒是AB型血,均有可能發生溶血反應,從而引發黃疸。該種情況需要及時進行藍光照射治療,同時遵醫囑應用人白蛋白、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還需進行換血療法。

肝細胞性黃疸

常見於病毒性肝炎、先天性代謝缺陷疾病等所致,患者常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此時需積極補充葡萄糖鹽水並靜脈注射普賴鬆(Prednisone)、Methotrexate ( MTX )等藥物進行抗病毒及免疫抑制治療。

膽汁淤積性黃疸

主要因膽道堵塞而使體內過多的膽紅素無法排出體外所造成,臨床可見皮膚瘙癢、鞏膜發黃等症狀。對此應給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穀胱甘肽(Glutathione)等護肝藥保護肝臟功能;使用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促進膽汁分泌以加快排洩;嚴重者則需透過手術方式解除阻塞。

此外,敗血症、腦積水、顱內出血等原因也可誘發黃疸,建議家長儘早帶患兒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明確病因後再對因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