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足月的新生兒而言,生後2-3天出現黃疸,5-6天達高峰,持續時間約2周。而對於早產兒而言,通常在生後3-5天出現黃疸,5-7天達高峰,3-4周才能消退。若為單純的輕度新生兒黃疸,且無其他異常情況,則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消退,家長無需過於擔心。但如果患兒黃疸長時間未消退或有加重的趨勢時,則需要進行相應的干預措施。

藥物治療
茵梔黃口服液
主要成分為金銀花提取物、蒲公英提取物等中藥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肝膽溼熱所致的黃疸,還可用於小兒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瀉等症狀。
2.:適用於因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便秘、腹瀉和腹脹等情況,並對厭氧病原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可用於治療新生兒黃疸。
維生素類藥物
如維生素K1注射液、維他命C注射液等,可以促進肝臟細胞修復,幫助降低血清遊離膽紅素水平,從而減輕黃疸的症狀。
白蛋白製劑
如果由於免疫系統缺陷而導致的溶血性黃疸,也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藥物進行治療,以改善低蛋白血症,使多餘的非結合膽紅素與蛋白質結合而更容易排出。
物理療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光療以及按摩等。其中光療是指將新生兒暴露於特定波長的光線中,透過照射皮膚表面來減少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另外,還可以採用腹部按摩的方式幫助加速血液循環和膽紅素代謝。
藍光治療
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純度的藍光照射皮膚表面,使血液中的膽紅素轉化為異構體,再經由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該方法安全有效,但需要注意避免發生核黃疸的情況。
手術治療
部分病情嚴重者可能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比如換血療法等。但是具體治療方法還需根據醫生建議進行選擇。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加強對新生兒的看護,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監測體溫及體重變化。同時還要注意合理餵養,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加快疾病的恢復速度。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