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現黃疸高的情況,並且伴有血液方面的異常表現時,通常提示存在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此時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進行針對性治療。

敗血症
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常以新生兒較為常見。臨床表現為發燒、體溫不升、嗜睡、精神反應差等。嚴重者可引起休克、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形成及遷徙部位的化膿性病變,如關節積膿、肺部感染和腦膜炎等。對於此類患兒需儘早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曲松(Ceftriaxone)、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等。
化膿性腦膜炎
是由各種化膿性細菌所致的顱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見於新生兒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臨床上以突然寒顫、高燒、劇烈頭痛、噴射狀嘔吐、反覆痙攣發作、昏迷為特徵。一般可透過腰椎穿刺術明確診斷,確診後需應用藥物積極抗感染治療,如優合西林注射劑(Ampicillin+Sulbactam)、注射用亞胺培南(Imipenem)西司他丁(Cilastatin)等。
肺炎
是由於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等導致的肺部發炎,多數情況下與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嗜肺性退伍軍人桿菌、立克次體、真菌等有關。若新生兒患有此疾病,則會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對此類患兒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利巴韋林(Ribavirin)等藥物治療。
膽囊結石
是一種發生於肝臟之後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新生兒在出生之前就有膽道發育異常等情況,則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而當膽汁淤積時則容易誘發該病的發生。臨床症狀多表現為右上腹悶脹不適、脹氣、噁心、嘔吐等。建議家長遵醫囑給新生兒服用熊去氧斑酸膠囊等藥物改善病情。
此外,還可能與白血病等疾病有關,若經確診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措施。同時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做好新生兒保暖工作,避免著涼,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