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B細胞濾泡性淋巴瘤的相關資訊以及其常見易位和相應的基因表達失調或過表達情況。針對此疾病的治療選擇有多種方案可供考慮,主要包括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放療、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等。若出現相關症狀或病情有變化,應儘快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進行評估和治療。
b細胞濾泡性淋巴瘤染色體異常
B細胞濾泡性淋巴瘤與染色體異常有關, 其中最為常見的包括t14;18、t8;14、t2;8和t8;22等。這些易位導致基因表達失調或過表達, 促進腫瘤發生和發展。
t14;18
該易位涉及IGH重鏈基因和BCL2基因, 導致BCL2蛋白過度表達, 抑制凋亡, 惡性增殖。IGH-IGH重鏈基因位於14號染色體長臂, BCL2基因位於18號染色體長臂。
t8;14
此易位涉及IGH重鏈基因和MYC基因, 形成IGH-MYC融合基因, 引起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IGH位於8號染色體長臂, MYC位於14號染色體短臂。
t2;8
又稱雙打擊型FL, 易位涉及BCL6基因和IGH基因, 導致BCL6蛋白持續活化, 干擾正常的細胞週期調控。BCL6位於32號染色體長臂, IGH位於8號染色體長臂。
t8;22
又稱為三打擊型FL, 易位涉及BCL11A基因和IGH基因, 導致BCL11A蛋白功能喪失, 改變細胞分化路徑。BCL11A位於8號染色體短臂, IGH位於22號染色體長臂。
t11;14
此易位涉及CCND1基因和IGH基因, 形成IgH-CCND1融合基因, 使細胞永生化。CCND1位於11號染色體長臂, IGH位於14號染色體長臂。
針對上述提及的染色體異常, 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FISH檢測以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同時, 這些資訊有助於制定更為精準的治療方案, 如莫須瘤(Rituximab)聯合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阿黴素和長春新鹼化療方案對B細胞濾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濾泡型淋巴癌治療
濾泡型淋巴癌的治療可以考慮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放療、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化療
透過使用化學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惡性細胞來實現治療目的。濾泡性淋巴瘤是一種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其特徵是腫瘤細胞過度增殖。化療透過干擾腫瘤細胞週期,阻止其生長和擴散,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標靶治療
針對特定分子異常的口服小分子化合物或其他製劑干預病變組織。濾泡性淋巴瘤存在特定分子如BTK、PI3K等關鍵蛋白激酶的突變啟用;靶向這些位點能精確阻斷訊號傳導通路遏制腫瘤發展。
免疫療法
透過增強身體自身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殺傷能力來達到治療效果。濾泡性淋巴瘤患者體內可能存在逃避免疫監視的微環境;選擇性T細胞耗竭為其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隱身保護”,但仍然會被某些特定型別的免疫細胞所探測到並發起攻擊。
放療
利用高能量射線聚焦照射腫瘤區域,區域性提高輻射劑量以達到根治或緩解病情的目的。對於濾泡性淋巴瘤而言,由於其具有一定的惰性,在病程早期可能並不需要立即開始放療;但如果已經出現了區域性侵犯,則可以透過放療方式來控制病情進展。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從患者體內採集健康的造血幹細胞並在特殊環境下儲存,待患者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後將其再回輸至患者體內重建造血功能。此方法適合晚期濾泡性淋巴瘤患者,在經過高強度預處理後可期望長期無進展生存甚至治療;但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如感染可能性增加等。
在接受濾泡型淋巴癌治療期間,應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均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支援患者的康復過程。同時,定期複查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時監測疾病的進展和調整治療方案。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