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可以透過膽紅素的測定、血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新生兒黃疸的檢查。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建議家長及時帶新生兒去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臨床上可以透過膽紅素的測定、血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新生兒黃疸的檢查。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建議家長及時帶新生兒去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膽紅素的測定
膽紅素是人體內的代謝廢物,由衰老的紅血球在肝臟分解產生,經過一系列代謝排出體外。當體內膽紅素水平過高時就會導致皮膚黏膜發黃,稱為黃疸。因此透過檢測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可以判斷是否發生黃疸以及黃疸的程度。通常情況下足月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疸,4-5天到達高峰,持續約2周消退;早產兒則生後3-5天開始出現黃疸,5-7天達高峰,持續較久,甚至到一個月才消退。若發現新生兒存在黃疸的情況,則需要儘快前往醫院小兒內科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血常規檢查
由於膽紅素對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貧血可能是溶血性黃疸患兒的主要表現之一。此外,肝細胞性黃疸和膽汁淤積性黃疸均可引起白血球增多或減少,間接膽紅素增高。因此對於懷疑患有黃疸的新生兒還可以進行血常規檢查,有助於輔助診斷疾病。
影像學檢查
如超音波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等,可幫助排除阻塞因素引起的黃疸,同時也可以觀察有無其他併發症。
除了上述方式以外,還可選擇直接膽紅素、轉氨酶、C反應蛋白(CRP)等指標作為參考依據。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強對新生兒的照顧,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適當給新生兒喂水,保持充足的睡眠,幫助身體健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