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對於所有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建議進行基礎護理、生活調整。如果症狀較重,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和光照療法等。
基礎護理
餵養
由於吃奶可以促進腸蠕動,幫助腸道內膽紅素的排出,所以黃疸的新生兒要勤吸吮乳頭,並且保持足夠的哺乳量。如果是母乳性黃疸,可縮短每次哺乳的時間,增加哺乳次數,或者在兩次餵養之間補充配方奶粉。此外,還要注意觀察有無嗆咳及呼吸困難等情況發生。
監測體溫
注意新生兒保暖,及時更換尿布,防止因排洩物刺激而著涼感冒,適當減少衣物或被子。
生活調整
動態隨訪
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正常值為低於12.9mg/dL(85umol/L),早產兒不超過15 mg/dl ( 94 umol/l) ,連續監測3-5天,如每天升高幅度小於5 mg/dl 或每兩天升高小於6mg/dl,提示為生理性黃疸。此時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加強餵養,多數情況下會自行消退。
曬太陽
部分新生兒出現黃疸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D所致,因此應讓其充分暴露皮膚,接受日光浴,尤其是中午陽光充足的時候,但需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傷害眼睛和肌膚。
藥物治療
口服藥物
若經上述方式處理後,效果不佳,則考慮與肝功能受損有關,需要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確診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茵梔黃顆粒、益生菌類藥物等進行治療。
靜脈輸注藥物
若是溶血症導致的黃疸,還可遵醫囑使用注射用人血白蛋白、注射用丙種球蛋白等藥物進行治療。
其他方法
比如光照療法,主要是利用高純度的藍光對新生兒進行照射,能夠使未結合膽紅素變成水溶性的異構體,然後透過尿液和糞便排出,從而達到降低黃疸的效果。
除此之外,還可以採取換血療法、手術治療的方式緩解不適症狀。但由於每個新生兒的身體情況不同,所採用的具體治療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故建議家長積極帶新生兒前往醫院就診並配合醫生進行針對性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