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乳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策略。乳癌的早期症狀包括無痛性乳房腫塊、皮膚皺褶、乳頭溢液等,透過臨床體檢、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磁共振成像(MRI)可輔助診斷。若確診為乳癌,應儘早進行手術治療,如保乳術或改良根治術,以減少腫瘤進展的風險。術後需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並遵循醫囑接受必要的放療或化療。
乳癌切除後遺症
乳癌切除後遺症可能包括乳房外形缺失、胸壁塌陷、上肢水腫、淋巴水腫、肢體運動障礙等,這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進行評估和治療。
乳房外形缺失
乳癌患者在接受手術時,通常會將患側乳房的一部分或全部組織結構去除,導致乳房體積減少。患者的乳房可能出現不對稱或縮小的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完全失去一個乳房。
胸壁塌陷
由於腫瘤侵犯胸壁或術後區域性組織缺損未及時修復,可能導致胸壁軟弱和支撐力下降,從而發生塌陷。胸壁塌陷常發生在手術切口處,可伴有疼痛和呼吸困難。
上肢水腫
乳癌根治術會導致淋巴循環受阻,進而影響手臂淋巴液迴流,引發上肢水腫。水腫通常出現在手臂近端,尤其是在腋窩區域,可能伴隨皮膚緊繃感和體重增加。
淋巴水腫
乳癌根治術中可能會移除部分淋巴結,導致淋巴管受損,淋巴液積聚在周圍組織中形成水腫。淋巴水腫多見於手臂和肩部,可持續存在並加重,有時還伴有皮膚顏色改變和瘙癢。
肢體運動障礙
若患者接受的是改良根治術,則可能傷害到胸大肌、胸小肌等肌肉組織,導致肢體運動功能受限。上述症狀可能表現為手臂活動範圍受限,嚴重時甚至無法舉起或旋轉手臂。
針對乳癌切除後的後遺症,建議進行乳腺超音波、X光攝影或MRI以評估乳房情況。必要時還可進行淋巴造影、血管造影等特殊檢查。治療措施包括物理療法如引流技術、壓力治療以及康復訓練。患者應避免穿戴過緊的內衣,保持受影響區域清潔乾燥,並遵循醫囑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
乳癌一定要開刀嗎
乳癌不一定需要開刀。
是否需要開刀取決於癌症的具體分期以及患者的全身狀況。對於區域性晚期或伴有遠處轉移者,由於手術難以完全切除病灶,此時可能更傾向於採用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而對於早期發現且侷限於原位的乳癌,則可透過簡單的區域性切除術達到較好的效果。
如果患者身體條件不允許或腫瘤已經廣泛擴散,無法透過手術治療,則可以考慮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方式替代。
針對乳癌的治療需個體化評估,避免過度治療,並加強術後隨訪管理以監測病情變化。

乳癌區域性切除手術時間
乳癌區域性切除手術的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在30-120分鐘之間。如果腫塊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需要更長操作時間。
1. 30分鐘: 適用於較小且簡單的乳腺良性腫瘤情況, 如纖維腺瘤等。
2. 60分鐘: 對於中等大小、結構較為簡單的惡性腫瘤而言,如早期浸潤性導管癌。
3. 90分鐘: 需要更加複雜的手術技術進行處理的復雜型乳癌病變,包括廣泛侵犯周圍組織者。
4. 120分鐘: 在上述基礎上再加上麻醉誘導和復甦時間所佔比例計算得出。
5. 手術時間還取決於醫生經驗以及患者身體狀況,應根據具體情況評估。
早期乳癌定義
早期乳癌是指腫瘤侷限於乳腺組織內,未擴散到周圍淋巴結或遠處器官的乳癌。
早期乳癌通常由於乳腺上皮細胞惡性增生形成腫瘤,其生長受控於多種訊號通路,如EGFR/PI3K/AKT/mTOR等。這些通路的異常啟用可能導致細胞過度增殖,最終形成癌症。早期乳癌可能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腫塊、皮膚皺褶或異常分泌物等症狀。
早期乳癌可以透過臨床體檢、超音波檢查、X光攝影、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活檢來診斷。早期乳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腫瘤、放療和化療。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可徹底移除病變組織;放療用於殺死殘留的癌細胞;化療透過使用紫杉醇(Paclitaxel)或歐洲紫杉醇(Docetaxel)等藥物來消滅微小轉移灶。
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定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或由專業醫生進行年度篩查,以早期發現並及時處理任何異常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