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皮膚癌的相關資訊。皮膚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診斷涉及多個科室的協作。在確診後,患者應遵循醫囑接受規範化綜合治療,並定期複查以監測病情變化。
懷疑皮膚癌
1. 病史詢問: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患者個人生活習慣等。
2. 體格檢查:對疑似病變部位進行細緻觀察和觸診,判斷是否為皮膚癌。
3. 實驗室檢查:如血液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以輔助診斷。
4. 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檢查或X光檢查,評估腫瘤大小及深度。
5. 切除活檢:對於高度可疑區域進行切取樣本送至實驗室做進一步分析。
皮膚癌看什麼科
皮膚癌可以看皮膚科、腫瘤科、皮膚外科、放療科、病理學科室。如果病情複雜或有疑問,建議首先到皮膚科就診,以便進行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皮膚科
皮膚科專門負責診斷和治療各種皮膚病、先天畸形及功能障礙。皮膚癌屬於常見的皮膚疾病範疇,因此可以到皮膚科進行診治。在皮膚科,患者通常可接受體格檢查、活檢等常規檢查專案。
腫瘤科
腫瘤科主要針對各類癌症提供診斷、治療以及預防服務。皮膚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因此也屬於腫瘤科的診療範圍。在腫瘤科,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超音波成像、CT掃描或MRI以評估病情。
皮膚外科
皮膚外科專注於透過手術方式處理皮膚相關健康問題。若確診為皮膚癌,則需要透過手術切除病變組織,故應至皮膚外科就醫。在皮膚外科,常見手術包括切開引流術、雷射去除術等,在醫生指導下完成相應操作即可。
放療科
放療科是專門從事放射治療的臨床科室,用於治療多種類型的癌症。對於表淺且廣泛分佈的皮膚癌,放療可能是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當患者的病情適合時,應在放療科接受專業治療。在接受放療期間,需定期返回醫院進行複查,監測病情變化情況。
病理學科室
病理學科室對採集的生物標本進行顯微鏡下觀察,判斷是否存在異常細胞或結構。對於疑似皮膚癌的病例,取樣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有助於確定診斷結果。在病理學檢查中,醫生會取出部分組織樣本送往實驗室進行切片染色分析,整個過程約需數天時間。
建議定期自我檢查身體上的任何異常皮膚斑點或痣,並注意其大小、形狀和顏色的變化。如有必要,及時前往大醫院完善相關檢查並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皮膚癌末期症狀
皮膚癌的末期可能表現為皮膚瘙癢、皮膚疼痛、皮膚潰瘍等症狀,有時伴隨淋巴結腫大、貧血等現象。這些症狀可能表明疾病進展,建議儘快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皮膚瘙癢
皮膚癌晚期時,由於腫瘤細胞刺激周圍組織產生發炎反應,可能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瘙癢通常出現在患處附近,但也可能擴散至全身。
皮膚疼痛
皮膚癌發展到晚期階段時,腫瘤會侵犯神經組織,導致患者感到持續性的疼痛感。這種疼痛可以是鈍痛、刺痛或灼痛,通常位於病變區域。
皮膚潰瘍
皮膚癌可能導致表皮細胞過度增生和壞死,形成潰瘍。這是由於癌細胞破壞了正常的組織結構所致。潰瘍通常出現在暴露於陽光下的區域,如面部、手部和腳部。
淋巴結腫大
當皮膚癌向附近的淋巴結擴散時,這些淋巴結可能會發生發炎反應,導致它們變得腫大。腫大的淋巴結通常可以在頸部、腋下或腹股溝區觸及。
貧血
皮膚癌的發展會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進而影響造血功能,導致貧血的發生。貧血會導致血液中紅血球數量減少,引起乏力、頭暈等症狀。
針對皮膚癌的診斷,可進行活檢以確定是否存在惡性腫瘤細胞。治療措施包括手術切除腫瘤、放療或化療等。建議定期監測病情變化,避免日曬,使用防曬霜保護皮膚,並遵循醫囑進行適當的護理和治療。
皮膚癌原因
皮膚癌的病因可能包括日光暴露、遺傳因素、免疫抑制狀態、慢性皮膚疾病以及荷爾蒙替代療法(HRT)等。鑑於皮膚癌的複雜性及潛在危險,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日光暴露
長時間的日光暴露會導致紫外線誘導DNA傷害,增加基因突變的風險,從而誘發皮膚癌。防曬霜、遮陽帽等防護措施是減少日光暴露對皮膚傷害的有效手段。
遺傳因素
某些基因突變與皮膚癌的發生有關,個體攜帶這些風險基因可能增加患皮膚癌的機率。對於高危人群,可考慮進行基因檢測以評估風險,並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免疫抑制狀態
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可能導致細胞異常增殖,增加皮膚癌的風險。調整免疫狀態,如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有助於降低皮膚癌發生率。
慢性皮膚疾病
患有銀屑病、紅斑狼瘡等慢性皮膚疾病的患者,由於皮膚屏障受損,更容易受到紫外線和其他致癌物質的影響。針對特定皮膚病的治療,如區域性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膏藥,可用於緩解發炎和保護皮膚健康。
荷爾蒙替代療法(HRT)
長期使用含有雌激素或黃體素的人工合成賀爾蒙替代品,可能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建議定期監測接受賀爾蒙替代治療患者的皮膚狀況,並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
建議定期進行皮膚自我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者,以及經常接觸陽光的人群。如有發現異常變化,應及時就醫並進行皮膚活檢等相關檢查。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