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急性血癌及其相關問題。該疾病常伴隨發燒、乏力、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的症狀,並涉及多種治療方法如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化療和放療等。其成因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化學物質暴露、放射線照射以及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有關。
急性血癌有哪些症狀?
急性血癌,也稱為急性白血病,通常表現為發燒、乏力、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症狀。由於急性白血病是一種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接受專業治療。
發燒
急性血癌患者由於白血球異常增生,身體免疫功能受損,無法有效地控制感染,導致持續性低燒。此外,腫瘤組織壞死亦可釋放內源性致熱原,進一步加重發燒。發燒通常出現在午後或晚上,且可能伴隨出汗和熱度不退的情況。
乏力
急性血癌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紅血球減少,進而影響血液攜氧能力,使身體處於缺氧狀態,從而出現乏力的症狀。乏力感廣泛存在於全身各處,但以四肢最為明顯,活動後尤為突出。
出血傾向
急性血癌時,由於白血病細胞大量增殖,會干擾正常的止血過程,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增加出血的風險。出血傾向可能表現為皮膚瘀斑、口腔黏膜出血等,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顱內出血。
淋巴結腫大
當急性血癌發生時,由於惡性細胞的過度增殖,可能會向周圍組織擴散並侵入淋巴系統,導致淋巴結腫大的現象。腫大的淋巴結通常質地堅硬,移動度差,常見於頸部、腋下或腹股溝區域。
肝脾腫大
急性血癌患者的白血病細胞可在肝臟和脾臟中增殖,導致這些器官體積增大。這是由於白血病細胞浸潤引起的發炎反應和纖維化所致。肝脾腫大可能導致腹部不適、食慾減退等症狀,觸診時可發現肝臟和/或脾臟明顯增大。
針對急性血癌的相關症狀,建議進行全血細胞計數、骨髓活檢以及流式細胞術等檢查。治療措施包括化療、標靶治療或幹細胞移植。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避免接觸化學毒物,定期複查以便監測病情變化。
急性血癌的病因
急性血癌的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化學物質暴露、放射線照射以及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有關。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
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患有急性白血病的人群,則個體患該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因為基因突變可能會導致細胞生長失控,從而引發白血病。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和Epstein-Barr病毒,可引起免疫系統的反應,進而對造血幹細胞造成傷害,增加罹患急性白血病的可能性。
化學物質暴露
長期接觸苯及其衍生物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具有潛在的致癌性,可以破壞DNA結構穩定性,增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生的機率。
放射線照射
受到大劑量電離輻射後,體內的細胞分裂速度加快,可能導致DNA受損,促進白血病的發生和發展。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該疾病的患者由於骨髓造血功能障礙,不能正常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身體抵抗力下降,此時容易發生感染或其他併發症,進一步損害造血微環境,提高發展為急性白血病的風險。

急性血癌的檢查診斷方式
急性血癌的檢查診斷通常需要進行全血細胞計數、骨髓活檢、染色體分析、血生化檢測以及免疫球蛋白電泳等檢查。鑑於急性血癌的嚴重性,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醫生的評估和治療。
全血細胞計數
全血細胞計數可評估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數量,以確定是否存在貧血、感染或出血跡象。透過抽取靜脈血液送至實驗室,在無菌條件下離心分離後計數不同型別的血細胞。
骨髓活檢
骨髓活檢用於獲取體內造血組織樣本,協助診斷各種血液疾病,包括急性血癌。醫生通常選擇髂後嵴作為取樣點,在區域性麻醉下使用細針穿刺採集一小塊骨髓組織,並對其進行病理學評估。
染色體分析
染色體分析有助於識別遺傳異常,對某些型別的急性血癌有診斷價值。此檢查涉及提取並製備患者的淋巴細胞或其他細胞群體,然後對其染色體進行顯微鏡下觀察。
血生化檢測
血生化檢測可以提供關於肝腎功能及電解質平衡等資訊,輔助診斷可能伴隨的代謝紊亂。透過抽血獲取樣品,並將樣品送往實驗室進行多種生化指標的測量。
免疫球蛋白電泳
免疫球蛋白電泳可用於檢測血液中IgA、IgG、IgM、IgD和IgE水平是否正常,幫助診斷一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取樣後將血液標本送到檢驗科進行處理,利用瓊脂凝膠電泳技術分離出不同種類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並測定其濃度。
以上各項檢查前應避免進食高脂肪食物以及飲酒,以免影響血生化檢測結果。建議提前預約檢查時間,並按醫囑準備。
急性血癌的治療
急性血癌的治療可能包括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化療和放療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評估適合的治療方案。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通常選取配對度高的供體,在嚴格無菌條件下將健康的造血幹細胞植入患者體內,替代病變細胞。該措施適合治療急性血癌,因為其能夠恢復正常的造血功能,改善病情。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透過使用特定藥物來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訊號通路,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劑、Bcr-Abl蛋白抑制劑等。此方法針對存在特定分子異常的急性白血病有效,可精準打擊惡性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組織。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旨在增強身體抗腫瘤免疫力,常用手段包括單克隆抗體、CAR-T細胞療法等。對於某些型別的急性血癌,特別是那些表達獨特抗原者,免疫療法能啟用身體特異性殺傷目標細胞。
化療
化學藥物治療涉及多種化學藥物組合,透過靜脈注射或其他途徑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並對全身廣泛分佈。化療適用於各種類型急性血癌,透過破壞快速增殖的白血病細胞來緩解病情;但同時也會傷害健康細胞,因此需密切監測並預防副作用發生。
放療
放療是利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的方法,主要包括外照射和內放射兩種方式。對於某些區域性進展較快或伴有中樞神經系統侵犯的急性白血病病例有較好效果;長期效應主要是對周圍正常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在接受急性血癌治療期間,應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均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急性血癌如何去預防?
預防急性血癌可以考慮避免接觸放射性物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血液檢查、使用化學致癌物時注意防護以及接種疫苗。
避免接觸放射性物質
放射線照射可引起細胞DNA傷害和突變,從而增加癌症風險。減少電離輻射暴露,如使用電腦時要與螢幕保持一定距離。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降低患癌風險。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以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定期進行血液檢查
定期體檢可以早期發現潛在疾病,提高治癒率。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包括常規實驗室檢測專案以及特定針對某些高危人群的特殊檢查。
使用化學致癌物時注意防護
化學致癌物透過干擾細胞正常生長週期,導致基因突變而誘發腫瘤發生。對於經常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人群,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接種疫苗
部分疫苗具有預防特定型別白血病的作用,能有效刺激身體產生免疫反應,抵禦病毒感染。依據自身情況及醫生指導選擇合適時機接種相應疫苗。
若患者有持續發燒、乏力等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血液科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