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傳染性強,疫苗免疫持久,診斷與治療要點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7
本文介紹了麻疹的相關資訊。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透過空氣飛沫傳播,主要影響未接受免疫接種的人群。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具有持久免疫力,無需重複接種。麻疹的症狀包括發燒、皮疹等,麻疹的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本文介紹了麻疹的相關資訊。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透過空氣飛沫傳播,主要影響未接受免疫接種的人群。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具有持久免疫力,無需重複接種。麻疹的症狀包括發燒、皮疹等,麻疹的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出了麻疹還用不用打麻疹疫苗

打麻疹疫苗是指接種麻疹疫苗,出了麻疹後一般不需要再接種麻疹疫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呼吸道傳播,也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眼淚、血液等感染。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結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等症狀。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後可刺激身體產生抗麻疹病毒的免疫力,主要用於預防麻疹。如果患者已經患過麻疹,則可以獲得持久免疫力,所以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種麻疹疫苗。

麻疹患者建議適當進行自我隔離,另外還要注意皮膚清潔,合理休息,避免皮膚損害等,對促進疾病康復可起到輔助作用。

種麻疹症狀是什麼

種麻疹一般是指麻疹,臨床症狀主要有發燒、咳嗽、流淚、皮膚紅色斑丘疹等,根據患者的典型症狀,麻疹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

潛伏期

麻疹具有6-18天的潛伏期,潛伏期末可能有低燒的症狀。

前驅期

麻疹在剛起病時常會出現發燒、咳嗽、噴嚏、流淚等症狀,還會出現口腔兩頰內黏膜見大小白色斑點的症狀,同時還有可能會伴有腹瀉、嘔吐等症狀。

出疹期

在發燒3-4天后會出現麻疹皮疹,開始於面部,然後自上而下到軀幹、四肢。皮疹為紅色斑丘疹,體溫可以高達40攝氏度等。

麻疹是感染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尤其好發於兒童,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當出現病症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麻疹不能吃什麼食物

麻疹患者通常不能吃辛辣、油膩、海鮮等刺激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辛辣

患有麻疹會導致口腔黏膜出現破損,患者在食用辛辣的食物時,會刺激口腔黏膜破損處,導致疼痛,延長傷口癒合的時間,從而加重病情。

油膩

油膩的食物不容易被消化,如炸雞、肥肉等,還會給身體提供大量的熱量,麻疹患者在發病期間食用油膩的食物後會引起胃腸道功能不適。

海鮮

海鮮中的扇貝、螃蟹、大蝦等含有異質蛋白,在麻疹發病期間應避免食用,以免引起過敏,導致病情加重。

除此之外,麻疹患者還不能吃醃製過的食物等,同時患者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但需注意避免私自用藥。

麻疹患兒高燒的護理措施

麻疹患兒出現高燒症狀的護理措施包括補充水分、物理降溫、使用藥物等,如果發燒症狀一直沒有緩解,應該及時就醫檢查並治療。

1、補充水分:患兒高燒時可能會出現口唇乾燥、咽喉乾痛等症狀,患兒此時應該適當補充水分,多喝熱水,有助於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緩解咽喉部位的不適感。

2、物理降溫:患兒還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緩解症狀,可以使用溫水擦拭身體,特別是大血管部位,比如頸部、腋窩部位或者腹股溝部位,水分蒸發時可以帶走體表的熱量,能夠達到降溫的作用。

3、使用藥物:如果患兒持續高燒,體溫超過38.5°C,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退燒藥物,並及時觀察體溫變化,必要時及時到醫院感染科或小兒內科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或者布洛芬(Ibuprofen)等藥物來改善症狀。

建議患兒在治療期間注意多臥床休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緊張和壓力過大。同時注意清淡飲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若患兒治療期間出現症狀加重,建議立即到醫院感染科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