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腫:乳癌術後10年後的可能原因與處理

分類: 癌症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7
本文介紹了乳癌術後10年胳膊腫可能的原因。該症狀可能與外傷、術後上肢淋巴水腫、腋窩淋巴結轉移等有關,但需排除其他非癌症原因引起的腫脹。患者應儘快就醫進行詳細檢查,以便明確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本文介紹了乳癌術後10年胳膊腫可能的原因。該症狀可能與外傷、術後上肢淋巴水腫、腋窩淋巴結轉移等有關,但需排除其他非癌症原因引起的腫脹。患者應儘快就醫進行詳細檢查,以便明確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乳癌術後10年胳膊腫

乳癌術後10年胳膊腫可能是外傷造成,也可能是術後上肢淋巴水腫、腋窩淋巴結轉移所導致。

外傷

劇烈運動時不慎摔傷、與人搏鬥時不小心扭傷等外傷因素,都有可能會導致骨頭、肌肉、肌腱、韌帶等多個組織結構出現淤血,造成手臂水腫而引起明顯的胳膊水腫。可以透過區域性冰敷,緩解不適,如果傷情比較嚴重,就需要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

上肢淋巴水腫

乳癌手術可能會破壞淋巴組織的正常結構,導致淋巴液不能夠正常迴流,長達10年的迴流不暢,就會使淋巴液積聚在皮下組織,表現在四肢上,就會出現四肢水腫、疼痛、功能障礙、肢體變形等症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上肢功能恢復鍛鍊,幫助促進上肢功能恢復,還可以進行區域性按摩或者熱敷,能夠加快區域性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水腫的好轉。

腋窩淋巴結轉移

乳癌手術後10年,可能會出現淋巴結轉移至腋窩的現象,屬於乳癌轉移,轉移後會壓迫腋靜脈,使迴流受阻,進而出現腋窩下淋巴結腫大、胳膊水腫疼痛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嚴重,需要透過手術切除進行治療,由於出現轉移,所以後期還需要輔助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等綜合方式進行治療。

患者在乳癌術後出現胳膊腫,建議及時諮詢醫生,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乳癌術後胳膊腫是什麼原因

乳癌術後胳膊腫脹通常是由淋巴性水腫所致,也可能和乳癌無關,為外傷或過度勞損、感染等原因引起。

淋巴性水腫

乳癌術後手臂水腫,可能是由於手術清掃腋窩淋巴結時導致患者上肢淋巴管道受到破壞,從而引起的淋巴性水腫。乳癌手術後,可以在醫生、護理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康復鍛鍊,以確保術後患側上肢的功能盡快恢復。平常需要經常做一些患側上肢上舉、抬高的動作,也可以經常按摩患側上肢從遠端到近端,有助於促進淋巴液的迴流,緩解水腫的症狀。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如希復欣敏(Cefixime)進行預防和抗感染。此外,還可遵醫囑服用地奥司明(Diosmin)以及邁之靈等能夠有效的改善淋巴迴流,減輕淋巴水腫的症狀。

外傷或過度勞損

患者受到外力碰撞後,可能導致骨頭、肌肉、肌腱、韌帶等多個組織結構出現淤血和腫脹,而且還會對末梢神經產生刺激,活動胳膊時疼痛症狀更加明顯。此類患者通常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可自行恢復,患者也可以選擇在區域性配合一些外用藥,如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等,改善微循環誘導傷害。

感染

如果手術後上肢皮膚破損導致細菌逆行感染,則會引起淋巴管網感染,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紅斑,同時伴有上肢腫脹、疼痛,嚴重時可出現寒顫、發燒、全身感染等表現。患者可以用雙氧水、生理食鹽水把傷口清洗乾淨,然後傷口周圍塗抹紅黴素(Erythromycin)軟膏或者膚利舒軟膏(Mupirocin)等,對傷口進行包紮換藥即可。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