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了胃癌的相關資訊。胃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其症狀多種多樣,但常見的有上腹部疼痛、食慾減退、消瘦等症狀。診斷胃癌通常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等多種手段。針對胃癌的治療方案需個體化制定,早期發現和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癒率和生存品質。因此,定期體檢和及時就醫是關鍵所在。
天天胃疼是不是胃癌的症狀
通常情況下,天天胃疼可能是胃癌的症狀,但也有可能不是胃癌的症狀,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可能是胃癌的症狀
不良的生存環境、長期進食黴變食物等因素,可能會誘發胃癌。在病情早期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上腹持續性疼痛的情況,並且常常伴有觸控腫塊、食慾不佳、黑便、貧血等症狀。此時患者胃疼可能是胃癌的症狀,需要到醫院進行影像學檢查、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等,從而明確疾病。
可能不是胃癌的症狀
長期暴飲暴食、精神緊張等因素,可能會誘發胃炎。在發炎的刺激下,患者也會經常出現胃痛的情況,同時伴有消化道出血、腹脹等不適症狀。另外,胃潰瘍也可能出現胃疼的情況,可能是感染幽門螺杆菌引起的。患者通常伴有餐後腹脹、體重減輕等不適症狀。因此胃疼痛可能不是胃癌的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2000多DPM是胃癌嗎
幽門螺旋桿菌臨床上指幽門螺杆菌,幽門螺杆菌2000多dpm並不一定是胃癌,可能與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有關。
通常情況下會透過碳13、碳14呼氣試驗檢查幽門螺杆菌含量,正常值在0dpm~100dpm,而幽門螺杆菌2000多dpm,說明體內存在幽門螺杆菌,而且數值較高。多考慮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原因有關,一般會伴隨胃疼、腹脹、脹氣、厭食等症狀,還可能會伴隨酸液逆流、噁心、嘔吐的情況。可去大醫院透過胃鏡檢查、X光鋇餐檢查、CT檢查等進一步確診,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針對性治療。
如果患者出現嘔血、黑便、吞咽困難等情況,則考慮是胃癌引起,可以透過病理活檢進一步確診。一旦確診為胃癌,早期患者可以透過手術的方式將癌變部位切除,中晚期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紫杉醇(Paclitaxel)、小紅莓(Doxorubicin)等藥物進行化療。

怎樣判定胃癌沒有擴散
判定胃癌沒有擴散可以觀察症狀,也可以採取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的方法進行判定。
觀察症狀
大多數患者在胃癌早期是無症狀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上腹部輕微不適、消化不良、飽脹不適等。如果胃癌擴散到淋巴結部位,可能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的現象。如果胃癌擴散到骨頭部位,可能會出現骨頭疼痛的現象。
實驗室檢查
可以透過癌胚抗原檢查的方法進行判定,如果胃癌擴散到了肝臟部位,檢查結果會出現甲胎蛋白升高的現象,如果數值沒有升高,可能是胃癌沒有擴散。
影像學檢查
可以採取PET-CT檢查的方法進行判定,能夠直接觀察出胃癌是否有擴散或轉移的情況,是目前比較先進的影像學診斷方法。適合懷疑胃癌轉移但是透過CT檢查等方法缺乏有效證據時選擇的一種檢查方式。
此外也可以透過骨掃描檢查來輔助判定是否轉移。由於胃癌轉移後治療難度會增大,且對生命的危害較大,所以建議患者在早期診斷為胃癌後就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怎樣預防胃癌的發生
想要預防胃癌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並且當患有胃部疾病時,一定要積極進行根除治療,能夠降低患有胃癌的風險。
患有胃癌通常是經常不注意飲食,攝入大量煙燻醃製食物,含有硝酸鹽較高的食物,並且經常吸菸、喝酒,體重過度肥胖。也可能是患有胃部疾病以後,不積極進行治療等原因引起的。日常生活中想預防胃癌,可以多吃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吃些纖維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並且要改掉吸菸、喝酒的壞習慣,減少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如果受到了幽門螺杆菌感染,建議及時進行根除治療,可以降低患有胃癌的風險。
當出現身體不適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當患有胃癌以後,在早期可以透過手術切除的方法,能夠使疾病得到改善。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