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的區別。兩者可透過發病原因、好發人群、臨床症狀、治療方法及預後進行區分。繼發性高血壓需積極尋找並治療潛在疾病,而原發性高血壓則側重於生活方式干預和長期藥物管理。識別這兩種型別的高血壓對於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原發性和繼發高血壓怎樣分別
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可以透過發病原因、好發人群、臨床症狀、治療方法、預後等方面進行區分。
發病原因
原發性高血壓是遺傳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有遺傳因素的高血壓,多是基因遺傳,環境因素多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比如長期高鹽、高脂、低鉀飲食等。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壓升高,多由於其他疾病引起,最常見的是腎臟疾病。
好發人群
原發性高血壓多發於中老年人,而繼發性高血壓的好發人群不定。
臨床症狀
原發性高血壓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胸悶不適、四肢麻木等症狀。繼發性高血壓疾病進展相對迅速,患者不適症狀出現較早,同時伴有原發疾病的相關症狀,病情相對較重。
治療方法
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以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等為主,患者需要調整飲食,減少鈉鹽的攝入,盡量避免吃含鹽量高的食物,如鹹菜、榨菜等。患者還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情緒穩定。同時可以遵醫囑服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等藥物進行治療。而繼發性高血壓除了治療高血壓,還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通常可以採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改善。
預後
原發性高血壓如果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一般是可以得到控制的,預後也比較好。繼發性高血壓如果治療不及時,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此外,建議患者正確認識高血壓,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規範治療,如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繼發高血壓原因有哪些
繼發高血壓通常指繼發性高血壓,其原因可能有慢性間質性腎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繼發性高血壓是一種病因明確的高血壓,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後即可被治療或明顯緩解。
慢性間質性腎炎
慢性間質性腎炎是一種以腎小管萎縮、腎間質纖維化和不同程度細胞浸潤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由於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水和鈉的吸收減少,可能會導致排尿量下降,長期下降會導致血容量增加,引起繼發性血壓升高。治療時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可遵醫囑用卡托普利(Captopril)、紅血球生成素等進行治療。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由於腎上腺異常的分泌類固醇,會引起體內出現鈉鉀交換的異常,導致水鈉瀦留,容量負荷加重時就會引起血壓的升高。治療時可以遵醫囑使用螺內酯(Spironolactone)、氨苯蝶啶(Amiloride)等藥物,如果是醛固酮瘤或單側腎上腺增生,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