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手術:範圍、風險、併發症及複查

分類: 癌症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7
本文介紹了結腸癌的治療方式以及術後可能出現的風險和併發症。結腸癌手術切除了部分結腸組織後,為了防止病情復發或擴散,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化療。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及侵犯程度來確定切除範圍,並評估是否需要淋巴結清掃。

本文介紹了結腸癌的治療方式以及術後可能出現的風險和併發症。結腸癌手術切除了部分結腸組織後,為了防止病情復發或擴散,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化療。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及侵犯程度來確定切除範圍,並評估是否需要淋巴結清掃。

結腸癌手術切掉一段腸子後還要做化療嗎

結腸癌手術切掉一段腸子後需根據病程進展決定是否進行化療。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痛、便血等症狀。結腸癌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飲食、遺傳、年齡、腸道菌群失調等因素有關。化療是指透過使用化學治療藥物殺滅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化療藥物可以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殺滅癌細胞。早期結腸癌患者手術切掉一段腸後通常不需要化療,但需定期隨訪複查,一般3個月複查1次,以監測病情變化。

如果是中晚期的結腸癌,術後通常是需要化療的。因為中晚期結腸癌的癌細胞已經出現擴散的情況,手術不能夠完全切除病變組織,透過化療可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繁殖,儘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患者在化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掉髮等不良反應,如果症狀比較輕微,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醫治療。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結腸癌手術有哪些術後風險

結腸癌手術後的風險包括傷口感染、腸道瘻管、腸狹窄、腸阻塞、腹腔出血等。

傷口感染

如果患者的自身體質比較弱,而且術後不注意平時的護理,可能會使傷口部位受到細菌的感染,從而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醫用優碘、醫用酒精等藥物進行消毒處理,也可以遵醫囑配合使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等藥物進行治療。

腸道瘻管

腸道瘻管是結腸癌手術比較常見的併發症,是指手術後腸道與腹腔形成的瘻道。腸道瘻管發生後,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發燒等症狀。

腸狹窄

結腸癌手術後,可能會對結腸造成傷害,導致腸道黏膜組織發生潰瘍,引起腸狹窄。

腸阻塞

結腸癌手術後,可能會導致腸道的蠕動功能異常,引起腸阻塞。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

腹腔出血

如果患者在術後不注意平時的護理,可能會使腹腔部位受到細菌的感染,從而引起腹腔出血的情況。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維生素K1注射液、氨甲苯酸(Aminomethylbenzoic)等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透過介入治療的方式進行改善。

除上述常見的風險外,還可能會出現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腫瘤復發等風險。因此,建議患者在術後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飲食,可以食用小米粥、瘦肉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冰淇淋等辛辣、寒涼的食物,以免影響身體恢復。結腸癌患者在手術前應詢問醫生可能出現的風險,盡量避免引發上述風險。

結腸癌手術第幾天最危險

通常情況下,沒有結腸癌手術第幾天最危險的說法。結腸癌手術後一般7天內比較危險,但具體情況還需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判斷。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可能與長期吸菸酗酒、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患者一般會出現腹痛、便血、腹部腫塊等症狀。臨床上一般會透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結腸癌手術後7天內患者的身體比較虛弱,如果此時不注意護理及其它原因,可能會出現感染、出血、吻合口瘻、腸阻塞等情況,從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不利於身體的恢復。因此,結腸癌手術後一般7天內比較危險。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上可以適當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的水果蔬菜,如雞蛋、番茄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營養。若有不適,應及時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