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燒抽搐:處理與觀察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16
本文介紹了兒童發熱時出現抽搐的現象,並強調了及時處理的重要性。對於這種情況,家長不必過於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若持續不緩解,則需就醫診治。

本文介紹了兒童發熱時出現抽搐的現象,並強調了及時處理的重要性。對於這種情況,家長不必過於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若持續不緩解,則需就醫診治。

孩子發燒抽搐一次影響大嗎

發燒一般指的是發燒,孩子發燒抽搐一次一般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沒有積極治療,那麼影響較大。

影響不大

發燒抽搐一般屬於高燒痙攣,如果偶爾一次高燒痙攣,腦細胞死亡的數目會比較少,一般不會對以後的成長發育造成一定影響,也不會對大腦造成的傷害,這種情況一般影響不大。但是也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治療。

影響較大

如果在高燒痙攣之後沒有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導致後期頻繁或者持續出現抽搐的情況,這種情況可能會造成大腦缺氧,從而對腦神經造成一定傷害,並且有可能引發癲癇,所以這種情況比較嚴重。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發燒的情況,要及時到就近醫院就醫治療,避免治療不及時對身體造成傷害。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避免著涼,並且可以適當參加戶外運動,例如打籃球、踢足球等,要注意增強身體抵抗力。

寶寶發燒打冷顫和抽搐的區別

發燒指發燒。寶寶發燒打冷顫和抽搐的區別主要是病因不同、伴隨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同等,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病因不同

寶寶發燒打冷顫比較常見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致病微生物感染導致的,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等。而抽搐主要是由缺鈣導致的,比如高燒、腦炎、癲癇等。

伴隨症狀不同

寶寶發燒打冷顫時會出現寒顫,此時身體會發燒,還會伴隨著口唇發紫、渾身發抖、意識障礙、四肢強直等症狀。抽搐時寶寶的體溫相對比較高,伴隨口唇發紫、雙眼上翻、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四肢抖動等症狀。

治療方法不同

寶寶發燒打冷顫時,需要及時測量體溫,如果體溫沒有超過38.5°C,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進行改善,建議使用溫毛巾擦拭身體。當體溫超過38.5°C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的使用乙醯胺酚(Paracetamol)、布洛芬(Ibuprofen)等藥物進行退燒治療。抽搐比較嚴重,需要及時將寶寶送到醫院,透過吸氧的方式進行改善。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導致身體乏力、頭暈等症狀,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小兒高燒抽搐能治療嗎

小兒高燒抽搐是否能夠治療,需要根據引起的原因進行分析,常見的原因主要包括高燒痙攣、腦炎、癲癇、顱內感染、腦膿腫等。

高燒痙攣

如果小兒出現了高燒的情況,可能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出現異常,容易出現抽搐的情況,通常屬於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過於擔心,等到體溫恢復正常之後,抽搐的症狀也會逐漸消失。

腦炎

腦炎是指腦實質所發生的炎症性疾病,可由病毒、細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主要臨床特點為發燒、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重則昏迷甚至死亡。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阿昔洛韋(Aciclovir)、祛疹易(Valaciclovir)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抗病毒的效果,必要時也可以遵醫囑使用甲鈷胺(Mecobalamin)、維生素B1片等營養神經的藥物進行治療,多數患者經過正規的治療後,能夠使疾病儘快改善,一般不會留下後遺症。

癲癇

癲癇是一種表現為反覆癲癇發作的慢性腦部疾病,會突然間毫無緣由的發作,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均可發病,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癲癇發作是由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具有反覆性和短暫性的特點。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肢體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狀,還有可能會導致腦部的組織受到傷害。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癲能停(Phenytoin)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抗癲癇的效果,也可以透過腦皮質切除術等相關的手術進行治療,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顱內感染

部分小兒抽搐是顱內感染導致的。大部分透過積極有效的抗感染以及降低顱內壓治療,比如頭孢類抗生素、甘露醇(Mannitol)降低顱內壓等治療,大部分可以治得好。但是極少部分顱內感染是特殊菌感染引起,容易傷害腦細胞,就可能出現後遺症。

腦膿腫

腦膿腫是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顱內感染性疾病。化膿性病原體侵蝕破壞腦組織,引起局限性化膿性發炎和組織壞死,繼而形成壞死性膿腔。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抽搐、意識障礙等症狀。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甲硝唑(Metronidazole)、氯黴素(Chloramphenicol)等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遵醫囑透過手術引流膿液的方式來改善。

建議家長帶小兒及時就醫治療,以免病情持續發展,影響正常的生活。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