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如何判斷一歲多的寶寶是否患有扁平足以及相應的治療措施。一歲多寶寶扁平足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韌帶鬆弛等。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諮詢專業醫師以獲得適當的評估和治療建議。
一歲多寶寶扁平足是怎麼回事
一歲多寶寶扁平足多是因為彈性扁平足導致的,也不排除是遺傳因素、脛後肌腱功能不全等原因導致的,可以根據不同原因選擇針對性的治療。
彈性扁平足
如果寶寶的足部韌帶比較鬆弛,可能會出現扁平足的情況。這屬於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恢復正常。
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存在扁平足的情況,則子女的發病機率也會比較高。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透過按摩的方式改善,如果使用按摩方式無法改善,可以遵醫囑透過趾長屈肌腱轉位術、跟骨內移滑動截骨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脛後肌腱功能不全
脛後肌腱受到傷害,可能會導致足內外的肌力失衡,引起足部扁平的症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透過鍛鍊脛後肌力量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使用鍛鍊方式無法改善,可以遵醫囑透過腱鞘囊腫切除術、脛後肌腱轉移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後足關節受限、骨關節結核、脊髓灰質炎等原因導致的,患者需要及時到醫院透過檢查明確病因後就診治療。
嬰幼兒扁平足幾歲開始判斷
嬰幼兒扁平足三周歲左右可以確診,因為孩子在三周歲左右時足弓基本發育形成,如果此時腳底扁平,很可能是扁平足造成的。
扁平足是指足弓塌陷,導致足扁平化,這與先天性遺傳因素和獲得的嚴重進行性創傷有關。大多數孩子出生時扁平足,在兩歲之前,大約90%的孩子還有扁平足,這屬於生理性扁平足,隨著時間的推移,足弓會逐漸發育,大約三年時間足弓已經基本形成,如果在三歲左右孩子的腳底還平坦,很可能是扁平足。如果發現孩子腳底扁平,不能長時間站立、走路,走路容易出現腳底疼痛,甚至伴有腳踝關節腫脹等,家長應該及時帶其去小兒外科就診並遵醫囑治療。
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成長發育情況,若發現孩子出現其他不適症狀,家長應及時帶其到大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怎麼判斷一歲多的寶寶是不是扁平足
一般來說,可以通過觀察足部外觀、足部活動、足部X光檢查等方式判斷一歲多的寶寶是不是扁平足。1、足部外觀扁平足的寶寶足部外觀一般比較平,沒有明顯的足弓,足底扁平,足跟外翻,跟骨外翻等。2、足部活動扁平足的寶寶足部活動一般比較少,走路時容易出現足底疼痛的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跛行。3、足部X光檢查透過足部X光檢查,可以發現足部有明顯的足弓塌陷,足底外翻,跟骨外翻等,這時就可以診斷為扁平足。除此之外,如果寶寶出現步態不穩、足部的活動不對稱、足部的活動範圍比較小等情況,也可能提示寶寶出現扁平足。如果寶寶出現扁平足,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透過穿矯形鞋或者使用足弓墊等方法進行治療。平時要注意讓寶寶多休息,避免長時間走路,不要長時間站立,以免加重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