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1歲半寶寶老是想吐以及吃頭孢喝酒後想吐、吃完布洛芬(Ibuprofen)想吐等現象。這些情況可能與多種病因有關,因此在診斷前應避免盲目用藥。家長需帶孩子及時就醫查明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一歲半寶寶老是想吐
一歲半寶寶老是想吐,可能是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急性胃腸炎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治療。
消化不良
如果寶寶進食過多,可能會導致食物堆積在胃腸道內,從而引起消化不良,使寶寶出現腹脹、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家長可以給寶寶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同時也可以遵醫囑服用長雙歧桿菌(龍根菌)、等藥物進行治療。
胃腸功能紊亂
如果寶寶胃腸功能紊亂,可能會導致胃腸道蠕動減慢,從而引起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長雙歧桿菌(龍根菌)等藥物進行治療。家長也可以給寶寶適當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
急性胃腸炎
如果寶寶胃腸道受到細菌感染,可能會引起急性胃腸炎,從而使寶寶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舒腹達(Diosmectite)等藥物進行治療。另外,患者可以透過針灸、熱敷等方式緩解症狀。
除此之外,一歲半寶寶老是想吐也可能是細菌性痢疾、腸套疊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寶寶及時就醫,可以透過胃鏡檢查、血常規檢查等方式明確診斷,並進行治療。
吃頭孢喝酒想吐
吃頭孢喝酒想吐,可能是二硫龍(Disulfiram)樣反應、胃腸道不適、過敏反應、乙醛中毒、心臟不適等原因所導致的,患者需要根據具體的原因進行針對性處理。
二硫龍(Disulfiram)樣反應
頭孢中含有大量的甲硫四氮唑側鏈,如果患者在服用頭孢期間大量飲酒,可能會使體內的乙醛大量堆積,從而出現面色潮紅、噁心、嘔吐等症狀。患者可以透過催吐的方式進行處理,也可以透過洗胃的方式進行改善。
胃腸道不適
頭孢屬於抗生素類藥物,如果患者未遵醫囑按時用藥,可能會使胃腸器官受到刺激,從而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現象。患者可以透過喝溫水的方式進行處理,也可以遵醫囑配合使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斯克拉非(Sucralfate)等藥物進行治療。
過敏反應
如果患者屬於過敏性體質,而且對頭孢中的成分過敏,此時服用以後可能會誘發過敏反應,從而引起嘔吐、皮膚瘙癢等不適現象。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Loratadine)、勝克敏(Cetirizine)等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透過多喝水的方式進行處理。
乙醛中毒
如果患者在服用頭孢期間大量飲酒,可能會使體內的乙醛大量堆積,從而出現面色潮紅、頭暈、噁心等症狀。患者可以透過洗胃的方式進行處理,也可以遵醫囑配合使用納洛酮(Naloxone)、維他命C注射液等藥物進行治療。
心臟不適
如果患者服用頭孢後大量飲酒,可能會使心臟的負荷增加,從而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甚至還會伴有心跳加快的現象。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去乙醯毛花苷(Deslanos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透過吸氧的方式進行處理。
如果患者的症狀比較嚴重,建議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並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吃完布洛芬(Ibuprofen)想吐
吃完布洛芬(Ibuprofen)出現想吐的情況,可能是藥物不良反應造成的,也可能是服用藥物之前喝酒或患者本身存在胃炎導致。
藥物不良反應
布洛芬(Ibuprofen)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可以起到抗炎鎮痛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從而出現想吐的現象。可以在服用藥物之前適當吃飯,能夠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也可以遵醫囑更換其他具有同等功效的藥物治療。
服藥之前喝酒
如果患者在服用布洛芬(Ibuprofen)之前喝酒,藥物可能會與酒精發生反應,從而出現胃部不適的現象,導致想吐。患者可以多喝水,有助於排尿,促進酒精代謝。如果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需及時就診,透過洗胃的方式進行治療。
本身存在胃炎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胃炎,服用藥物之後會出現想吐的情況。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比如鋁碳酸鎂、氫氧化鋁(Aluminium Hydroxide)等,還可以遵醫囑使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蘭索拉唑(Lansoprazole)等藥物,抑制胃酸分泌。
吃完布洛芬(Ibuprofen)想吐也可能與患者本身存在咽炎有關,需要及時就診,根據具體原因採取對應措施進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