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如何透過飲食來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為了降低血壓,人們應該遵循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飲食原則,並適量攝入富含鉀、鎂和鈣的食物。此外,減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入也有助於控制血壓。
高血壓初期不吃藥,有沒有別的辦法能正常
如果患者處於高血壓初期,不吃藥且高血壓情況並不嚴重,一般可透過飲食、運動以及調整不良情緒等生活調理方法來改善血壓情況。
飲食
患者首先要調整飲食,建議低鹽低脂飲食,應限制鈉的攝入量,可避免由於高鈉飲食而使人體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血壓升高,還應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紅燒肉、油炸食物等;同時還可適當增加膳食中的鉀攝入量,因為鉀元素有助於促進鈉的排出,常見的含鉀食物包括紫菜、椰子以及菠菜等。
運動
高血壓初期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適當進行有氧運動,例如瑜伽或者是慢走等,有助於改善人體心血管的適應能力,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有助於控制血壓。
調整不良情緒
據有關研究表明,若長期處於激動、焦慮等不良情緒中,容易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導致血壓升高等,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整情緒,避免長時間處於激動、憤怒、緊張等不良情緒中,可以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的空氣,可多與家人朋友溝通。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飲食、運動以及調整不良情緒等方法可輔助降低血壓,控制病情發展,但無法治療高血壓,且無法代替藥物治療,若患者在經過上述方法後血壓仍處於偏高的狀態,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物治療,例如卡托普利(Captopril)、益壓穩(Enalapril)或者是貝那普利等。
高血壓初期症狀
高血壓初期症狀表現在腦部、心臟、腎臟等部位。高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值持續高於正常的現象。
腦部表現
高血壓的初期表現是以頭暈、頭痛為主,有些患者會出現耳鳴、心慌等症狀,高血壓直接引起的頭暈、頭痛多發生在早晨,位於前額、枕部或顳部,可能是過高血壓使腦血流灌注量增加,或者是顱外頸動脈系統血管擴張,其脈搏振幅增高所致。高血壓的發生與長期夜班、熬夜、不規律、肥胖、有家族史等因素有關。如果血壓突然上升,會導致劇烈的頭痛,視力下降,噁心,嘔吐,抽搐,昏迷,一過性偏癱,失語等症狀。
心臟表現
高血壓心臟病在初期通常無明顯的臨床徵象,部分人可在相關的體檢中才會顯示出心臟的肥大。如果患者在進行超音波或心電圖檢查時,可發現心肌肥厚、勞損,超音波顯示心房間隔肥厚,左側心室後壁肥厚,在初期可能只有室間隔肥厚。患者也可能會出現心臟代償,但初期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只有到了晚期,由於心臟失代償,會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
腎臟表現
高血壓初期腎臟的主要症狀是蛋白尿,尿液中泡沫多,泡沫滯留時間長,有的患者會導致臉部和下肢腫脹,嚴重的還會導致其他臟器功能受損,比如高血壓會導致心、腦、眼、腎四大器官的傷害。腎病主要表現為腎功能衰竭,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還有貧血、乏力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