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高血壓急症與亞急症的區別。這兩種情況都屬於突發性高血壓,但其定義、症狀及治療方法有所不同。高血壓急症是指短時間內血壓急劇升高導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包括頭痛、視力模糊、胸悶等症狀;而亞急症則指血壓雖然也有所上升,但相對緩和一些。
高血壓急症與亞急症區別
高血壓急症與亞急症區別在於定義不同、症狀不同、治療不同等。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主要表現為血壓長期高於正常水平,容易造成各種併發症,如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而高血壓急症和亞急症則是突發性的高血壓表現,需要及時治療。
定義
高血壓急症是指在短時間內出現血壓驟然升高,且伴隨有一定程度的靶器官傷害或功能障礙。通常血壓升高超過220/120mmHg時稱為高血壓急症。而亞急症則是指血壓升高雖然比高血壓急症的程度輕,但仍然超出了正常範圍,且有慢性器官損害的風險。一般將血壓升高至140/90mmHg~180/110mmHg之間稱為亞急症。
症狀
高血壓急症表現為頭痛、頭暈、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心絞痛、呼吸困難、腦血管病變等,表現急劇,需要緊急治療,否則容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亞急症一般表現為頭痛、眩暈、頭昏、胸悶、噁心、口乾、口渴等症狀,但程度輕,一般不會馬上影響重要器官的功能,但長期存在時也容易誘發各種嚴重慢性疾病。
治療
高血壓急症需要採取緊急治療措施,例如吊點滴、降壓藥物等,以控制血壓的升高,避免出現嚴重併發症。而亞急症則需要長期規範治療,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透過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來控制血壓,減少器官損害和慢性疾病的風險。
總的來說,高血壓急症和亞急症雖然都與高血壓有關,但其表現和治療措施不同,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和症狀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定期檢查和監測血壓變化,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以及其急性併發症和慢性疾病的發生。
高血壓急症迅速降壓作用最強的藥物
臨床上一般並沒有所謂高血壓急症迅速降壓作用最強的藥物這個說法,由於個體差異大,用藥一般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高血壓急症要較快降壓,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透過靜脈應用降壓藥物或短效的降壓藥物,除高血壓急症之外,日常建議口服藥物逐漸地將血壓達到目標。靜脈應用的降壓藥物常見的有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烏拉地爾(Urapidil)等,短效的降壓藥物常用的有卡托普利(Captopril)、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
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
是一種速效和短時作用的血管擴張藥,主要是透過血管內皮細胞產生一氧化氮,對動脈和靜脈平滑肌起到直接擴張作用,但是不影響子宮、十二指腸和心肌收縮,可以快速降低血壓。
烏拉地爾(Urapidil)
可以阻斷突觸後的α1感受器,抑制兒茶酚胺的縮血管作用,從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臟負荷,從而降低血壓。
卡托普利(Captopril)
屬於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起效較快,適用於血壓快速升高的患者臨時快速降壓。部分患者使用後可能會出現皮疹、心跳過快、低血壓、味覺障礙等不良反應。對本品過敏者、妊娠期女性應避免服用該藥物,存在腎功能損害、糖尿病的患者服用此藥時應避免與含有阿利吉侖的藥物聯合使用。
硝苯地平(Nifedipine)
屬於鈣離子拮抗劑,降壓效果較快,但可能因降壓速度過快造成患者心、腦等器官供血不足,使用後患者可能出現頭痛、噁心、周邊水腫、一過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對此藥過敏者應避免使用,因為該藥物成分會進入乳汁,因此哺乳期女性應避免使用此藥。
高血壓患者,日常要注意遵醫囑用藥,還要注意監測血壓,建議低鹽低脂飲食,還要注意適當運動,以免血壓波動過大,影響患者健康。當出現高血壓急症時,要及時到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治療。
高血壓急症首選降壓藥物是哪些
通常情況下,高血壓急症患者首選降壓藥物是鈣離子拮抗劑和硝酸酯類藥物,患者用藥時需要遵醫囑。
鈣離子拮抗劑是透過阻斷鈣通道來降低血壓的化學物質,它能選擇性地抑制鈣離子透過細胞膜上的鈣通道進入細胞,舒張平滑肌,讓血管擴張從而導致周邊阻力降低、血壓下降。常見藥物包括硝苯地平(Nifedipine)、非洛地平(Felodipine)、拉西地平(Lacidipine)等。但是該藥物應用時應該密切監護血壓,避免過量至低血壓,同時應用時應該注意避光。硝酸酯類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安全的血管擴張劑,同時也有擴張冠脈的作用,比較適合高血壓急症合併有急性腦血管疾病等急症患者,同時可以改善腦循環,常用藥物有硝化甘油(NTG)、戊四硝酯、單硝異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雙硝異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等。
上述藥物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嚴格使用,切勿私自用藥,以免引起不良反應。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高血壓急症的患者,由於孕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用藥需謹慎,並且需要監測是否有子癇的發作。如出現不適症狀,需要及時停藥就醫治療,以防對身體造成傷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