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敗血症通常可以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如果老人出現發燒、寒顫等症狀,並伴有其他不適症狀時,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透過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並積極治療。
老人敗血症通常可以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如果老人出現發燒、寒顫等症狀,並伴有其他不適症狀時,建議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透過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並積極治療。

臨床表現
發燒
由於細菌及其分泌物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燒,可為全身或侷限於某一部位的長期發燒,也可為週期性發燒,還可表現為間歇熱,即在一個正常體溫下降後突然升至高燒,甚至呈稽留熱(持續高燒39-40℃)。若患者出現上述情況,則提示可能存在敗血症。
寒顫
一般先從骨骼肌開始,繼而波及全身,典型者首先感上肢發冷,而後迅速發展為全身寒顫,且越接近軀體表面對寒冷敏感部位如面部,四肢末端尤為顯著。若此時患者存在此類現象,則可能患有敗血症。
其他症狀
由於致病菌釋放毒素所致的毒血症症狀以及繼發感染所致的膿毒性休克、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還有原發或繼發性神經功能損害等,均提示可能存在敗血症。
實驗室檢查
白血球計數及分類
當有嚴重的組織傷害、大量出血或應用抗菌藥物使白血球減少時,嗜中性球反應遲鈍或缺乏,不能有效發揮吞噬殺菌作用,因此對侵襲性致病菌引起的化膿感染無明顯幫助。但當外周血白血球總數增高、核左移或幼淋巴細胞增多時,常提示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的可能性。
2.降鈣素原(PCT)測定:是反映發炎嚴重程度和疾病惡化程度的靈敏指標之一,也是早期預測預後的可靠標志物之一。PCT在身體發生嚴重感染尤其是細菌感染時會迅速升高,但在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非感染性疾病中不升高或輕微升高,故可用於鑑別不同型別的感染。
此外,還可以根據C-反應蛋白(CRP)、微生物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式輔助判斷。若經確診應儘早開始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待藥敏試驗結果出來後再調整用藥。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