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群中膽結石的普遍性為10%。膽囊全切除是治療膽囊疾病的手段之一。年節期間,由於飲食習慣改變和酒精攝入增加,膽結石的發病率上升。
臺灣每十個人就有一個有膽結石
臺灣每十個人就有一個有膽結石。
膽結石形成是由於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或膽鹽不足導致膽固醇晶體化,進而形成固態核心,促進更多膽鹽和鈣鹽沉積。這可能與飲食習慣、代謝異常有關。
在不同的人群中,膽結石的發生率可能會受到遺傳因素、環境影響以及個體生活方式的影響而存在差異。因此,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對於高風險人群,以早期發現並治療膽結石。
對於無症狀的膽囊結石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療,但需要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對於出現疼痛等症狀的患者,則需考慮手術切除病變膽囊。
預防膽結石應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過度攝入脂肪和糖類食物,同時保持適當的體重和規律的運動,有助於減少膽結石的風險。
膽囊全切除手術
膽囊全切除手術旨在移除整個膽嚢,以治療膽囊疾病。該手術通常在開放式或腹腔鏡下進行,並遵循以下步驟:
1. 首先,醫生會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測試,以確保其適合手術。
2. 接著,在麻醉下,醫生會找到進入腹部的方法,並建立一個訪問通道。對於開放性手術,這可能包括一條沿著肋骨下的切口;而對於腹腔鏡手術,則需要幾個小孔。
3. 找到膽嚢後,使用特殊的工具將其完整地取出。在此過程中,應仔細避免傷害鄰近結構如肝、膽管等。
4. 清洗手術部位以去除所有殘留組織與血跡,並對任何發現之異常給予處理例如感染。
5. 結束時再次確認無出血且傷口處良好後縫合關閉傷口並放置引流管以防積液然後加壓包紮。
最後要強調的是,在做出決定接受膽囊全切除手術之前,應仔細考慮所有的風險與好處,並諮詢多位專科醫師的意見。
過年是「膽結石旺季」
過年期間膽結石的發病率較高,因為飲食習慣改變和酒精攝入增加導致膽囊功能紊亂,從而促進膽結石形成。
過年的飲食通常比較油膩豐富,如高脂食物、油炸食品等,這些食物會促使膽固醇結晶析出並形成膽汁中的膽固醇結石。此外,飲酒會導致膽囊平滑肌收縮力增強,容易誘發膽腸絞痛發作。膽結石患者可能經歷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尤其是在進食大量脂肪後。
針對膽結石的常規檢查包括超音波檢查、CT掃描以及磁共振膽管造影術。膽結石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其大小、數量以及是否引起症狀。對於無症狀且較小的結石,可考慮藥物溶石治療,如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片;而對於較大或已引起症狀的結石,則需手術切除膽囊。
建議避免過度攝入油脂和酒精,以減少膽結石的風險。同時,保持均衡飲食,定期體檢,及時發現並處理膽囊異常情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