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可能引起延遲型大型區域性反應,如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等。接種mRNA疫苗時需留意常見皮膚副作用如紅斑、瘙癢及蕁麻疹。若出現過敏反應,可採用冷敷、抗組織胺藥、激素類藥膏或皮膚外用藥物進行處理。
莫德納疫苗較容易出現「延遲型大型區域性反應」
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可能出現"延遲型大型區域性反應",通常發生在接種後2-3天,主要表現為注射部位紅腫、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疲勞、肌痛等。如果症狀輕微,一般不需要就醫,但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則建議諮詢醫生。
注射部位紅腫
由於身體免疫反應異常增強,導致微血管擴張和組織液滲出,從而出現注射部位紅腫的現象。這種症狀通常出現在接種部位,可能伴有瘙癢感。
注射部位疼痛
疼痛可能是由發炎引起的,因為疫苗激發了身體的免疫應答,產生區域性的發炎反應。患者可能會感受到針刺樣、鈍痛樣的不適感,持續時間不一。
頭痛
當身體受到外來抗原刺激時,會啟動免疫應答,釋放多種細胞因子,這些因子作用於神經系統,會引起頭痛的症狀。頭痛可位於頭部任何位置,有時伴隨噁心嘔吐。
疲勞
疲勞是由於身體在對抗感染或其他刺激時消耗了大量能量,導致身體感到疲乏。這種症狀表現為身體無力、倦怠,可能影響日常生活活動。
肌痛
肌痛是由肌肉因發炎或傷害而受損所致,可能導致肌肉痠痛和不適。肌痛通常發生在接種後數小時至數天內,可能集中在手臂或腿部。
針對莫德納疫苗後的相關症狀,建議進行血液學檢查以評估是否有白血球計數升高。必要時,還應進行超音波檢查來監測區域性情況。針對上述症狀,可以遵醫囑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緩解區域性不適;對於長時間存在的症狀,醫生可能會考慮給予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藥物如普賴鬆(Prednisone)進行治療。在接受治療期間,應注意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休息,以促進身體恢復。
施打 mRNA 疫苗五大常見皮膚副作用
施打mRNA疫苗常見的五種皮膚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紅斑、瘙癢、蕁麻疹、硬結和水腫。這些反應通常為一過性,不需要特殊處理即可自行緩解。
注射部位紅斑
接種mRNA疫苗後,可能會出現區域性發炎反應導致注射部位發紅。這可能伴有輕微疼痛或不適,通常會在幾天內自行消退。
瘙癢
由於免疫應答啟用,患者可能出現瘙癢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持續時間也有所不同。
蕁麻疹
在受到外來物質刺激時肥大細胞活化會釋放組胺等活性物質進而誘發血管擴張與組織通透性增高引起過敏反應。接種mRNA疫苗後身體產生針對疫苗抗原的IgE抗體,當再次接觸相同抗原則會導致肥大細胞活化並釋放大量組胺,從而引發蕁麻疹。
硬結
硬結是由於區域性組織對疫苗成分產生的慢性發炎反應所致。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影響日常生活,但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消失。
水腫
腫脹可能是身體對於疫苗中某些成分的正常反應,但如果伴隨發燒或其他全身症狀,則可能提示感染等問題存在風險。
面對上述常見皮膚不良反應無需過多擔憂,若症狀較為明顯或長時間不緩解則建議諮詢專業醫生進行評估。
出現皮膚過敏反應民眾該怎麼辦呢?
出現皮膚過敏反應的患者可以採取冷敷緩解、抗組織胺藥、激素類藥膏、系統性免疫調節劑、皮膚外用藥物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冷敷緩解
使用溼毛巾或冰袋輕輕放置於受影響區域數分鍾。冷敷有助於減少發炎及舒緩瘙癢感,對輕度過敏反應有效。
抗組織胺藥
口服或外用抗組織胺藥物如勝克敏(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按說明書指示服用。這類藥物能阻斷組織胺感受器,減輕發紅、腫脹及其它相關不適。適合處理多數簡單型皮膚超敏反應。
激素類藥膏
選擇適當的激素類藥膏(如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塗抹於患處。此類藥膏具有迅速止癢、消炎作用,適用於急性期出現紅斑、丘疹等症狀時使用。
系統性免疫調節劑
透過口服或注射給藥,在醫生指導下定期使用。此方法旨在調整身體免疫狀態,減輕因免疫異常導致的皮膚過敏反應。
皮膚外用藥物
根據醫師處方選用合適種類並遵循推薦使用頻率塗抹至受損部位。這些產品能夠幫助控制區域性發紅、瘙癢及其他常見症狀,並促進癒合過程。
患者應避免搔抓患處以防感染擴散,並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若過敏反應持續不改善或伴有呼吸困難等情況,則需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