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症狀、住院、死亡、腺病毒、流感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該文介紹了新冠肺炎住院重症病例及確診一月後死亡患者的管理措施,包括氧療、呼吸機輔助通氣、體外膜肺氧合、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治療、營養支援治療以及心理支援治療。同時指出,在腺病毒和流感的流行季節,針對這些疾病需加強監測與預警。

該文介紹了新冠肺炎住院重症病例及確診一月後死亡患者的管理措施,包括氧療、呼吸機輔助通氣、體外膜肺氧合、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治療、營養支援治療以及心理支援治療。同時指出,在腺病毒和流感的流行季節,針對這些疾病需加強監測與預警。

新冠肺炎住院重症病例恐上升

新冠肺炎住院重症病例的管理可能需要氧療、呼吸機輔助通氣、體外膜肺氧合、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治療等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氧療

氧療透過提高吸入氧氣濃度來改善低氧血癥,適用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現低氧血癥的情況。一般採用面罩、鼻導管等方式給予高流量溼化氧氣。低氧血癥是新冠肺炎重症期常見併發症,可導致組織缺氧,進一步加重病情。氧療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氧合狀態,防止器官傷害。

呼吸機輔助通氣

呼吸機輔助通氣是一種機械輔助呼吸的方法,用於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通氣功能。根據患者需要選擇適當的模式如CPAP、BiPAP等。新冠肺炎重症時由於肺部嚴重感染導致氣體交換障礙引起嚴重的缺氧或二氧化碳瀦留,此時單純吸氧不能滿足身體代謝需求,需使用呼吸機提供正壓支援幫助開啟萎陷的肺泡並促進其排洩二氧化碳。

體外膜肺氧合

體外膜肺氧合是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無法經由常規方式充分供氧時使用的生命支援技術。操作過程包括建立血管通路連線至患者循環系統,並將血液引出後經過膜式氧合器再回輸至體內。該裝置能夠為患者提供較高品質的富氧血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心臟負荷;尤其對於存在急性心肌梗塞合併嚴重呼吸衰竭者效果更為顯著。

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旨在針對特定病原體進行干預,可透過口服藥物或靜脈注射給藥。具體用藥需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制定個體化方案。某些研究表明,早期識別並啟動針對新冠病毒複製週期關鍵蛋白的靶向小分子藥物可能有助於控制病情進展;但須注意可能出現抗藥性產生及其他潛在副作用風險。

免疫調節治療

免疫調節治療涉及多種策略如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衝擊、巨噬細胞激活劑GM-CSF等,旨在調整過度或不足的發炎反應。具體方案應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免疫調節治療旨在平衡過激的炎性反應與免疫抑制狀態;研究顯示正確運用上述方法可降低死亡率並縮短住院時間。

隨著新冠重症病例增加,應最佳化醫療資源分配,優先保障重症監護病房設施完備,確保及時有效的救治。同時建議民眾加強個人防護,如佩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

新冠肺炎確診一個月後死亡

新冠肺炎確診一個月後死亡可以考慮營養支援治療、氧療、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治療、心理支援治療等治療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營養支援治療

營養支援治療透過提供均衡飲食或特殊配方食品來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通常在臨床醫生指導下進行。良好的營養狀態有助於維持身體免疫力和器官功能,對長期臥床、吞咽困難或食慾不振的重症患者尤為重要。

氧療

氧療透過吸入高濃度氧氣或使用呼吸機來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緩解因缺氧引起的不適。新冠肺炎可能導致肺部傷害和通氣不足,引起低氧血癥,此時需要給予額外的氧氣供應以改善病情。

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旨在使用特定藥物如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艾塞可威(Acyclovir)等針對特定病原體進行治療,在確診後立即開始。針對新冠病毒的抗病毒治療可減輕感染後的症狀嚴重程度並縮短康復時間;對於確診一個月後仍有活躍複製的病例有積極作用。

免疫調節治療

免疫調節治療涉及使用生物製劑如注射用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用胸腺肽等調節身體免疫反應。由於感染後身體可能出現過度發炎反應或免疫抑制,調節免疫狀態有助於控制這些異常過程,從而減少併發症風險。

心理支援治療

心理支援治療包括心理諮詢、認知行為療法等方式,旨在幫助患者應對壓力、焦慮等問題。長時間的患病經歷可能會導致憂鬱、恐慌等心理問題,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援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適應並恢復身心健康。

持續的隔離和身體上的不適可能加劇患者的孤獨感和壓力,因此應鼓勵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同時,定期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識別並處理相關問題至關重要。

腺病毒、流感在高點仍須注意

腺病毒和流感在高峰期間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們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以下是針對這兩種疾病的注意事項:

1. 傳染性: 腺病毒和流感都是高度傳染性疾病,可透過空氣飛沫傳播。因此,在疾病高峰期,應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並經常洗手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2. 預防接種: 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流感病毒感染,建議每年秋季接種一次。雖然腺病毒沒有特定的疫苗可用,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也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3. 症狀管理: 腺病毒和流感都可能引起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喉嚨痛等。對於輕度症狀,可以透過休息、補充水分來緩解不適;重度或持續症狀應及時就醫。

4. 特殊人群關注: 對於老年人、兒童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來說,腺病毒和流感都有較高的致重症率。這些人群應在疾病高峰期格外警惕並採取額外的防護措施。

5. 衛生措施: 在疾病高峰期,應加強通風換氣、定期消毒公共區域,並佩戴口罩以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腺病毒和流感的侵襲。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