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的照顧方式:常見原因及預期痊癒時間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4
褥瘡是由於長期壓迫、血液循環障礙、皮膚完整性受損等原因導致的皮膚傷害。其預防需採用綜合措施,如定期翻身、使用減壓器具等;對於已發生的褥瘡,則應遵循營養支援、傷口護理及物理治療等原則進行處理。

褥瘡是由於長期壓迫、血液循環障礙、皮膚完整性受損等原因導致的皮膚傷害。其預防需採用綜合措施,如定期翻身、使用減壓器具等;對於已發生的褥瘡,則應遵循營養支援、傷口護理及物理治療等原則進行處理。

褥瘡的原因

褥瘡的發生與長期壓迫、摩擦和壓力、血液循環障礙、營養不良以及皮膚完整性受損有關,因此需要採取綜合措施預防,如定期翻身、使用減壓器具等。

長期壓迫

由於長時間的壓力導致區域性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出現壞死的情況。可透過定時翻身來減輕壓迫,也可以使用減壓墊等工具輔助緩解。

摩擦和壓力

摩擦和壓力會導致皮膚表面受到傷害,容易誘發感染,從而加重病情。可以適當調整姿勢或者使用減壓床墊進行改善。

血液循環障礙

血液循環障礙使得傷口部位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可能導致組織壞死而形成潰瘍。患者可遵醫囑服用擴張血管藥物促進血液循環,如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片、單硝異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片等。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會影響身體的修復能力,使皮膚更容易受到傷害,增加發生褥瘡的風險。透過均衡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他命C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B群和鋅以支援神經系統健康。

皮膚完整性受損

皮膚完整性受損意味著皮膚屏障功能被破壞,易受細菌侵入而導致感染。保持患處乾燥清潔是關鍵,可用優碘溶液消毒並塗抹適量抗菌藥膏。

建議定期評估患者的皮膚狀況,特別是臥床不起者,以早期發現褥瘡風險。適當的實驗室檢查可能包括全血細胞計數、電解質分析和血糖水平監測,以評估患者的全身狀態和是否存在代謝異常。

褥瘡的照顧方式

褥瘡的照顧需遵循營養支援治療、傷口護理、皮膚保護劑應用等原則,並可配合微波治療、紅外線療法等物理治療手段。若症狀無改善或加重,應立即就醫。

營養支援治療

營養支援治療包括提供高蛋白、維生素及礦物質豐富的飲食,必要時可給予腸外營養補充。充足的蛋白質有助於組織修復與癒合;維生素及礦物質則可促進傷口的正常生長過程。針對存在營養不良風險或已出現營養不足徵象者,實施營養支援是必要的。

傷口護理

傷口護理涉及定期更換敷料、保持乾燥清潔、預防感染並評估癒合程序。正確的傷口護理有助於減少細菌汙染、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壞死組織脫落及新肉芽組織形成。對於有壓瘡風險或已經發生壓瘡患者尤為重要。

皮膚保護劑應用

皮膚保護劑的應用旨在減輕摩擦力和剪切力對皮膚的影響,在臥床期間使用。皮膚保護劑能夠提高皮膚的耐性、降低水分蒸發速度以及增強表皮層的穩定性。對於長時間臥床且易發生壓瘡者有益處。

微波治療

微波治療透過特定裝置產生微波能量作用於患處區域,通常為週期性治療方案。微波具有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抑制厭氧菌生長並改善組織修復環境的作用機制。適用於緩解由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不適症狀。

紅外線療法

紅外線療法利用紅外線光源照射人體來發揮其效果,每次治療時間依醫囑而定。此方法能增加細胞活性、促進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緊張及改善血液流通狀態。適合輔助管理長期臥床導致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遺症。

褥瘡患者的家屬應密切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尤其是經常受壓部位的皮膚變化,及時發現異常並採取相應措施。同時,建議患者適當進行床上肢體活動,如踝關節屈伸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褥瘡的發生。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